山东科技大学校长姚庆国谈高考:生活的艰辛更加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

编者按:

7月7日上午至7月10日下午,2020年山东高考将在336个考点、17840个考场呈现,53万余考生将在这四天里首次于新高改的架构下进行激烈角逐。生于“非典”,考于“新冠”,冲刺于“居家学习”,驾轻于“空中课堂”,返校后的分班上课、分批就餐、口罩左右,高考时间的突然推迟,新高改的首次洗礼……对于莘莘学子而言,今年的高考注定是人生发展进程中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7月5日,观海新闻记者采访了两位驻青本科高校校长,通过他们,以身说法,寻找不同历史发展阶段“高考风雨”的相似相通之处,以此来与当今的考生们共勉,同时,通过他们的人生成长发展,来诠释知识如何改变了命运,寄语当今青年学子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出场人物二:

山东科技大学校长 姚庆国——

生活的艰辛更加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

一路走来,我深深感到知识改变了自己


山东科技大学校长 姚庆国

我出生在山东省邹平县的农村,1979年高考前一直生活在邹平,高考后一直学习生活在山东科技大学,很简单。

那时农村很穷很苦,地瓜、玉米+白水、咸菜几乎是每天的全部食物;步行走路+自行车几乎是全部交通方式;露天电影+小人书几乎是全部的文化天地;教室上课+学校集体宿舍大通铺几乎是全部的学校生活……由于那时接触到的外部世界主要来自于露天电影、小人书;接触到的交通方式主要是自行车和牛马车,所以,拖拉机、跑长途的客车就是自己心目中的“现代化”;将来走出农村、进入工厂当一名工程师就成为了自己心中的“最高理想”。

高中的时候,县里选拔了一批乡镇中学的高二学生到邹平一中读高三,我获得了这个机会,并暗下决心:一定加倍努力,成就梦想!生活的艰辛更加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同学们之间相互督促、互帮互助,教室里、操场上、河沟旁,都留下了我们读书的身影……

高考前,我也一度迷茫、紧张、焦虑,情绪时有起伏,我不断给自己加油打气,很快调整好了状态。高考揭榜,我数学考了全县第二名,终于跨入了大学校门。

一路走来,我深深感到知识改变了自己。知识开阔了自己的视野,知识的积累使得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使自己能够在一个更广阔的时空上看自己、看世界;能够在一个更广阔的时空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够在一个更广阔的时空上展示自己、发展自己。

知识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倍增自己的实力。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广、手段更多、思路更科学、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知识能够提升自己的格局。格局决定人生、决定未来。不断探索、汲取知识,会不断修炼自己、涵养自己,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自己跟上时代,与时代同频共振;会使自己格局更大,未来更壮阔。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嘱托我们:“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知识改变人生,大家要在知识的海洋里洗礼自己,奋斗自己的人生。山东科技大学就是你们的诗和远方,欢迎大家到山东科技大学来,我们共同描绘你们的诗和远方。(青报全媒体记者 杨海涛 通讯员 杨彬 秦晓钟)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