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孤独症筛查从“看出来”变“算出来”,青岛攻关孤独症早期筛查难题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24日讯 日前,市科技局公布2022年度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评审结果,由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牵头申报、青岛认知人工智能研究院参与的“融合基础研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构建孤独症谱系障碍区域性综合防控体系及应用”获得立项,双方将共同开展孤独症谱系早期筛查和辅助训练装置研制。

青岛认知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宋业臻告诉观海新闻记者,目前孤独症早期筛查主要存在两大“痛点”,一是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发育阶段特征不是很明显,再加上幼儿本身很小甚至不会说话,导致家长难以及时发现和识别;二是孤独症筛查主要靠临床观察,而临床医生的个人能力和经验差异较大,这也会对孤独症早期筛查的准确度产生一定影响。为了解决这两大“痛点”,青岛认知人工智能研究院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携手攻关,开展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筛查和辅助训练装置研制。

幼儿不会说话,怎样与其产生交互?与其交互后,如何利用技术判断其社会认知功能是否存在障碍?对于判断出来的问题,怎样转变成计算机可自动化处理的问题?这就是青岛认知人工智能研究院重点攻关的内容。宋业臻介绍,研究院开发出一种游戏化的交互方式,在幼儿与虚拟动画人“玩耍”的过程,通过眼动跟踪技术来识别幼儿到底在看哪、怎样看的,通过情感计算技术来识别幼儿在他人情绪发生变化后有何反应,由此来分析幼儿是否存在面孔加工障碍、情绪辨别障碍等,进而判断幼儿是否疑似存在孤独症风险。通过细化的支撑指标,这套筛查技术可以出具分层结果,一是排除眼部功能问题、多动症等“易混淆项”;二是判断幼儿具体存在哪方面的认知功能异常,比如在情绪辨别中,这套筛查技术涵盖24类情绪反应,能够较为精细地分析幼儿对他人的情绪辨别能力。至于智能康复辅具,则是利用AR、VR等技术,为幼儿“重现”常见的生活交际场景,利用引导指示信号来帮助幼儿去辨别人脸、情绪等。目前,这套筛查和辅助训练装置已经进入工程化阶段。

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孤独症早期筛查到底“靠不靠谱”?据宋业臻介绍,这套筛查技术所依托的基底技术——图像认知计算技术曾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研究院此前开发的抑郁症早期筛查系统已在北京安定医院有所应用,筛查准确率达到88%左右。他表示,利用高新技术赋能青岛地区孤独症谱系障碍筛查-诊断-治疗网络体系,将改变传统的依赖于人工经验的信息处理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筛查成本,提升筛查的科学性与便捷性。

据了解,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对此项目的支持额度不超过8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一般不超过2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沐源)

责任编辑:程雪涵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