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守护海岛灯火长明!即墨女岛电工王军浩常年行走砾石路,“走”破上百双鞋

人物名片

王军浩

年龄:56岁

身份:即墨田横供电所员工

每当看着岛上夜晚灯火长明时,我的心里就感到特别自豪,为了这份自豪,我也要一直坚持下去……

位于即墨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东南海域的女岛与陆地之间本来没有路,只有在退大潮时,才会出现一条神奇的“海路”。为了守护岛上12户居民的光明,国网青岛市即墨区供电公司田横供电所员工王军浩,经常通过这条“海路”登岛巡检供电设备。这条两公里的“海路”,他一走就是20年……

王军浩每次上岛需要通过这条“海路”。

由于常年行走在砾石上,王军浩穿破了上百双鞋。为了守护海岛灯火长明,今年56岁的王军浩十分笃定地表示,还要继续将这条“海路”走下去,因为这么多年来,他已经和海岛的每一名居民成了“亲戚”。近日,记者踏着王军浩走过无数次的那条“海路”来到女岛,从这位“女岛电工”身上,搜寻平凡的闪光点。

一条“海路”走了20年

女岛是一座原始生态保护极好的小海岛,因俯瞰岛形似女子而得名。2002年第二批农网改造工程中,王军浩同上百军民一起,拉着一条长约1750米、重达11吨的电缆跨海入岛,为12户渔岛人家送去了光明。受地理特点影响,经过长时间潮汐冲击,女岛与陆地之间自然形成了一条“积石堤”。每到退大潮时,陆海之间便会闪现出一条“海路”,不过这条路会随着潮起潮落很快消失,最长时间能持续两个多小时,最短时刚露出一条小路,又很快被海水淹没。

趁着退大潮,“海路”正是较宽的时候,王军浩提着工具包,在海底电缆入海处开始“抢滩”登岛。由于常年在湿滑的砾石上行走,老王走出了经验,如同陆地行走一般,两公里的路程,仅用了20分钟就到了。而记者却被落到了后面,弯弯扭扭足足走了近一个小时,才追上老王。作为田横供电所的一名电工,王军浩守护着女岛光明已经整整20个春秋,而这条“海路”也走了整整20年。谈笑间,王军浩将原本充满艰险的进岛“海路”,说得十分轻松有趣,而且还有几分浪漫。

进岛巡线像走亲戚

“每当看着岛上夜晚灯火长明时,我的心里就感到特别自豪,为了这份自豪,我也要一直坚持下去……”

得知王军浩进岛了,女岛的几名居民立即迎了出来,拉着老王的手直往家里拽,非让他喝口水再干活。居民黄晓林还特意准备了田横湾大鲈鱼,要好好招待一下王军浩。在外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不像是电工进岛巡线,倒像是走亲戚一般,让人感觉心里热乎乎的。

王军浩说,因为经常上岛检查供电设施,最多的时候每个月要进岛十几次,岛上12户居民,哪一户遇到用电问题,只要一个电话,王军浩一定“随叫随到”。所以,每次上岛都会遇到这种让人感动的场面,对他来说已经习以为常。

“海岛与陆地不一样,潮湿的气候、常年的海风,供电线路更容易腐蚀氧化、缩短‘寿命’。女岛一共更换过三次变压器,现在12户居民不仅日常用电没问题,而且还发展起了养殖和加工产业,如果不经常巡检,特殊气候造成的小毛病就会积累起来。”沿着海岛上的线路巡检一圈后,王军浩又对变压器进行了全面“体检”,确定一切正常后,这才松了一口气说道。

海岛上的“光明卫士”

这次上岛,王军浩特意作了时间规划,他要在岛上停留1个半小时,除了正常巡线外,还要到岛上每户居民家走一遍,需要解决的用电问题现场办,用电安全隐患当场纠正。

得知居民黄晓林开了家渔家宴,生意很不错,王军浩十分高兴。他说,黄晓林比他小一岁,从小生活在女岛上,一直靠养海参为生,岛上通电后不仅养殖业壮大了,而且还和妻子开起了渔家宴,搞起了海参加工。因为平时需要安装调试机器,王军浩经常到黄晓林家里帮忙,现在看着黄晓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王军浩打心眼里高兴。

“刚通电那几年,岛上供电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多,那个时候一个月至少要进岛10次以上。”王军浩说,有时候岛上的供电工作没完成,大潮就涨上来了,那条“海路”没有了,岛上的居民就争相驾驶渔船把他送回码头,让他一直很感动。20年间,王军浩已经记不清上了多少次海岛,解决了多少次难题。同事也说他已经成了女岛的“编外村民”。从18岁开始从事电工,如今56岁的他仍坚守在小岛上,女岛上居民都把他当成了亲人,亲切地称他为海岛上的“光明卫士”。

经常被砾石划破鞋

女岛面积只有0.237平方公里,12户居民之间居住的距离也不远,但要赶在“海路”出现的两个小时内,完成岛上所有的工作,每次登岛工作的时间都需要提前规划好,否则,哪怕只差半个小时,出岛的“海路”上就会有危险。

没有亲身体验“海路”,不会知道这条路的艰险。千百年来的潮汐,将海底大量的砾石推到了中间,落潮时就形成了这条“海路”。然而,许多坚硬的野生海蛎子,密密麻麻寄生在砾石上,坚硬的外壳如刀一般锋利。行走在这条艰险的道路上,一不小心就会被“刀石”划破鞋子,甚至伤到脚。

特别是在女岛刚通电那几年,由于对进岛“海路”还不是很熟悉,划破鞋是常有的事。记得有一次上岛排除故障,还没等大潮完全退下,王军浩就急着登岛,一脚踩在湿滑的砾石上,不慎摔倒,鞋划开好几道长口,手上也被蛎子皮划出两道血口子,他忍痛坚持上了岛,居民看到这种情况,说啥也不让老王再走“海路”了,几名渔民驾船护送王军浩上岸。

电缆最怕大风天气

别人不知道,对于王军浩和岛上的居民来说,这条跨海电缆,是岛上供电的“光明线”,而保护好这条海底电缆,是王军浩等供电人重要的任务之一。

王军浩检查海底电缆情况。

为及时了解海底电缆的安全情况,王军浩每次上岛前,都要特意查看一下裸露在海岸线上的十几米电缆。让王军浩担心的是,被浪潮长年累月不断冲击造成的损坏,加上海水腐蚀氧化作用,即使加固在电缆周围厚厚的混凝土,时间长了也被海水冲掉了。

“最害怕大风天气,大浪冲击对电缆破坏很大。”王军浩介绍,有一天晚上,刚吃完晚饭的王军浩发现海上突然刮起了大风,他立刻想起了海底电缆入海口会不会被损坏。于是,他叫上同事打着手电筒来到海边,几个人冒着狂风搬开电缆周围的砾石,以减少大浪冲击砾石对电缆的磨损破坏。

海岛上的电工,说来简单,可是技术含量并不低,作业条件也艰苦,更让人难以忍耐的,是日常的琐碎和单调。从青年到如今的中年大叔,一走就是20年,也难怪女岛的居民每当提起王军浩,总会竖起大拇指说:“不是一般人!”

随着潮水逐渐退去,海上便出现一条弯弯曲曲的“海路”。记不清多少次,王军浩提前来到海边,先是擦掉覆盖在海缆上面的绿藻,清理掉附近带有尖锐棱角的石头,防止磨损电缆,随后踩着这条“海路”走向深海中的女岛。如今,更多年轻的电工也加入到了守护海岛光明的队伍中,让女岛灯火长明……(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通讯员 宋清晨)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