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书店消费的理由是什么?推开书店的门,我们能做什么?

实体书店必将回归书,围绕创新阅读服务的核心内容展开更多可能性的探索,服务者与消费者将回答同一问题——

推开书店的门,我们能做什么

就在茑屋书店确定将在青岛开出继杭州、上海、西安之后全国第四家门店,也是第一家可以看海的茑屋之际,百道网在北京发布《2020—2021年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大约有4061家实体书店新开张,1573家书店关门,北京以639家新开书店的数量,位列城市排行榜首。

“开卷”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5.08%。实体书店受疫情冲击更为直接,2020年网红书店鼻祖诚品深圳店关门,让书业内外一片感伤,但实体书店单从数量上看,并未出现此前业内普遍心忧的倒闭潮。相反,不到一年时间,来自日本的TSUTAYA BOOKSTORE茑屋,已连续在中国新开三店,下一站就将抵达青岛,于今年年中进驻刚落成的青岛海天MALL。

在日益便捷的数字互联网时代,实体书店真正要比拼的并非数量的增减,也不再仅仅是规模与颜值的较量,它正处于新的发展拐点。这一次人们不再纠结于书与咖啡、与文创的占比问题,书店必将回归书,围绕创新阅读服务的核心内容展开多种可能性的探索。服务者与消费者将回答同一问题:在书店我们能做些什么。

实体书店是一种承载着情感的容器,一个现代人栖息和交流的处所。 王 雷 摄

给出一个在书店消费的理由

消费习惯的线上化已经成为一大趋势,疫情加快了这一趋势的进程。在北京2021年阅读X论坛上,“开卷”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了实体书店所面临的新困境:2020年图书线上规模占比近80%,市场规模进一步增大。图书销售渠道从最早以线下新华书店作为主战场,移至线上,而线上渠道随着手机互联网、短视频营销平台的崛起,已从传统的ToB、ToC,呈现人人可以带货、人人都可以分销的局面。

这一图书销售载体的多元化和碎片化趋势,势必倒逼同样作为零售渠道的实体书店另寻出路,比如增加服务品类。“书店与其他零售店不同的是,书店还是以书的销售为中心。如果没有书的销售,我们跟图书馆还有什么差异?如果远离了书,书店在阅读生态建设中的价值也将不复存在。”北京开卷研究咨询部经理冯小慧所指出的,正是目前书店人共同的困局。

行走青岛书店江湖20余年的不是书店创始人张兵林亲历其中。他最早将咖啡售卖引入青岛的书店经营,在互联网初兴之时曾尝试网端售书,也尝试将500平方米不是书店空间颇具匠心地设计成博尔赫斯笔下“通天塔图书馆”的模样。然而如何将网红打卡书店的流量变现,让打卡者成为书店的消费者,成为不是书店与诸多资本实力更加雄厚的人气网红书店共同面对的新课题。

显然,仅仅依托外在服务品类的累加,并不足以抵抗目前书店受到的冲击。不是书店现在有超过3万会员,在与他们的信息交互中,张兵林获得更多启示:“书店最终还是人与人、人与书的相遇与交互,抛开这一点,实体书店便丧失了存在的价值。”张兵林更愿意花时间与读者面对面地交流,了解他们的阅读取向与需求。

回顾20年书业变迁,张兵林认为实体书店的核心读者层不是缩小了,而是变得更大更宽了,“从前的书店常客就是那么一群人,你了解他们的阅读喜好,就会对图书做出相应的调整来迎合他们的口味,而现在,我们每家店的客群和定位都会不同。”

北京单向空间的选书人小染也认为,书店独特的文化精神属性是人们不可或缺的,只要一家实体书店坐落在这里,它就会成为一处文化地标,总会有人追随它。

让书店成为综合文化服务提供商

书店终究是一个需要盈利的商业实体,它的社会价值要靠经济效益的支撑才能实现。如何实现商业与文化的平衡才是书店的第一要义。

成都文轩BOOKS(九方店)总经理佘攀在今年阅读X论坛上作为书店新势力代表分享了95后团队的营销创新力,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家去年逆市开启、销售上扬的书店,策划了晚上11点还在排队的夜间好物节,选品师提出的“少数派”图书的概念,为书店带来了流量的变现;“视频小说”“人间处方”这些围绕图书展开的创新主题活动,吸引了更多Z世代年轻人聚集、消费。

在文轩书店,有店员2020年一年建了47个社群,粉丝上万。群里日常畅聊影视、美食、音乐、明星,每天发起话题,打造诗会,看似与书店无关,然而这些后来均成为会员的目标群体,却为书店赢得了具有黏性的潜在消费群体;团队中精于设计的店员会结合具体活动主题,设计打造不同的阅读场景,为图书订制展示“样板间”;一次领读领跑计划,将阅读与运动结合,甚至邀请了花样游泳世界冠军和省作协主席亲临参与……

同样在“拼”活动的青岛如是书店,去年将书店开到了滨海景区的沙滩上,半年时间已有超过10万人参与活动。已经在“综合文化服务的提供商”这条路径上深耕多年的如是书店创始人郝照明,在“如是”6周岁生日时复盘书店的历程,他的书店理念正在如是书店不断发展进化中得以彰显:一个集合了图书、音乐、艺术、教育、戏剧、餐饮等不同文化生态的园区样貌轮廓正日渐清晰。

过去一年,如是书店推出的99元新知卡,成为多业态集合共建“如是邦”的产物,一张卡不仅可以在如是书店的上街里街区进行各类文化消费,更大的吸引力在于,购书可享5.9折优惠。当图书在线上与线下同价,实体书店的优势和竞争力也必将更加凸显出来。

当书店成为在地文化的“入口”

茑屋书店即将落户青岛的消息并未像2016年方所书店的到来那样在本土书业激起波澜。毕竟,五年前,人们对于书店“大鳄”所带来全新的书店设计和所倡导的美学理念依然青眼有加,对于具有强大资本支撑的业态自然有所忌惮,而五年后,见惯了资本力量所催生的“最美”书店,颜值的冲击力已然抵不过人们对书店自身运营持久能力的关照。正如北京“开卷”的特约研究员曾锋所言:书店的网红效应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没有将人流转化为销售的能力和措施,时间长了,就有点像“皇帝的新装”了。

据了解,即将进驻青岛海天MALL的茑屋,属于中等规模的商业综合体店型,在日本本土已有不少呈现,合作模式也是由业主方出资、茑屋进行技术指导和产品供给,可以看作是茑屋在日本本土特许加盟模式的中国化应用。而或许正是这一模式令业界睥睨,与日本代官山原生地的茑屋相比,和商业地产嫁接的茑屋已然不再是与社区紧密联动的具有地域特色和服务氛围的那个茑屋。而在当今书店发展进程中,业内人士愈发看重的则是书店培育、彰显和传播在地文化的能力。

北京正阳书局的创始人崔勇,将书店开进了一个作为国家级文保单位的四合院,院子中央的砖塔为元代建筑。他告诉记者,书店即是进入老北京历史文化的“入口”,而他的这家书店所致力的,则是对地方文化文献的挖掘、梳理和出版。还不止于此,就在四月初,书店刚刚策划创排了一台民国范儿十足的大戏《正阳书局》,讲述这处老北京四合院的前世今生。

而无论是崔勇还是曾经到访过青岛的书店选品培训师阿威,都向记者提及了青岛的良友书坊,在他们看来,一直致力于青岛本土文学艺术的整理、展示与推介的良友书坊,也是进入青岛这座城市文化深处的一个“入口”。

上海大隐书局创始人刘军定义未来的书店:它将是无界融合的文化空间、主题集中的垂直空间,也是城市更新的市集空间……书店正在探索多种可能。(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 魏)

责任编辑:郝媛媛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