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仓储能力达10万吨!青岛市供销社明确三年“小”目标→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7日讯 近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印发《青岛市推动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青政字〔2024〕19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农资保供稳价作用更加明显,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农村流通服务网络日益完善,重要农产品应急保供体系基本形成。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仓储能力达到10万吨,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全市20%的耕地,培育流通服务网络示范区(市)4个,经营服务网点基本实现涉农乡镇和中心村全覆盖。

《实施方案》围绕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建设农业强市,从优化农资经营服务、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五个方面对供销合作社深化综合改革进行安排部署。

优化农资经营服务,增强保供稳价能力。健全农资经营网络,建设改造5处区域性农资服务中心,形成以社有企业为牵引、服务中心为枢纽、镇(街道)基层网点为终端的农资经营网络;加强农资储备,着眼增强农资保供稳价能力,支持供销合作社农资企业扩大仓储能力,参与承担全市农资储备任务;提升农资服务水平,建设数字化农资流通服务网络,通过开展集采集配、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服务,打造1小时农资配送服务圈。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拉长“耕、种、管、收、储、加、销”服务链条,到2026年,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经营主体达到25家以上;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结合实际推广“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供销合作社”托管服务模式,完善“保底收益+盈余分红”分配机制,到2026年,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托管耕地65万亩以上,实施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等环节服务400万亩次以上。

建设流通服务网络,构建重要农产品应急保障体系。加快三级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构建以区(市)综合集配中心为龙头、镇(街道)综合服务站为支撑、村(社区)综合服务社为基础的三级流通服务网络。参与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等工作,深化邮政快递、供销、交通等既有设施资源整合,实现区(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寄递物流体系节点建设全覆盖;畅通农产品产销对接,建设、改造农产品主产区、主销区、集散地市场,加快冷链物流配送建设,培育“青岛供销”品牌系列特色农产品,加强农产品产业链构建,积极推动农村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助推农产品上行增效和农民增收;建设重要农产品应急保障基地,布局建设供销重要农产品应急保障基地,明确储备种类、规模,制定补助标准,落实补助政策,强化支持保障。

做强做优社有企业,增强为农服务综合实力。持续深化社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壮大社有龙头企业,允许上级社有企业争取的同级财政扶持资金依法以股权形式投入下级社有企业。

夯实基层组织体系,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加强区(市)供销合作社建设,市、区(市)两级供销合作社全部建立社有资产管理监督机制,构建资本管理运营平台;厚实基层供销合作社基础,到2026年,基本实现涉农镇(街道)全覆盖。

下一步,市供销社将以《实施方案》的出台为契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聚焦主责主业,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组织体系,强化企业运营,不断提升为农服务综合能力,着力推动全市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丁倩倩)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