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2022新年系列评论②:鼓荡风帆,充分发挥开放优势

开放是青岛最突出的比较优势,更是应对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重要的确定性。在新的一年里,坚定地锚定开放,全力打造开放新高地,青岛高质量发展的航程就可以不断地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疫情冲击就像一块试金石,逆势而上的青岛经济版图中,开放占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刚刚过去的2021年,青岛外贸可谓一路高歌猛进:半年增量超过1000亿元;前11个月首次突破7000亿元,全年直指8000亿元大关,一年跨越两个千亿元台阶的进程已不可阻挡。实际利用外资同样势头强劲:前11个月,全市实际使用外资总量占全省比重29.2%,占全国比重3.6%,总量在省内遥遥领先。去很多企业采访,有一个共同的印象,在他们的年度盘点中,海外市场、海外的增长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新的一年,世界经济走势尚不明朗,经济学家定义的强复苏、不均衡、弱供给、高通胀的宏观趋势可能还会延续,更无法排除新的“灰犀牛”“黑天鹅”的出现,但是依托自身强大的供应链,凭借高效的全球市场响应能力,特别是牢牢把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的机遇,开放,就一定会在推动青岛高质量发展中成为最核心的动力引擎。

RCEP对于青岛的意义可以说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一方面,RCEP将成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纽带和桥梁,使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加紧密相连;另一方面,作为稳外贸、稳外资的有力抓手,RCEP蕴含着巨大的贸易创造力,更将为城市产业提质升级、激发市场活力带来多重积极效应。

要把这一机遇紧紧地握在手中,青岛必须谋定快动。在协定生效之时,准备充分的青岛成功“抢跑”。当天零时许,颁出了全国首份RCEP原产地证书和首笔出口退税证书,上午,青岛至日本关东搭载RCEP优惠关税货物首艘班轮也鸣笛启航。但我们更要看到,RCEP开放程度高,涉及领域广泛,不存在毕其功于一役的捷径,不断深化与RCEP成员国在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科技创新、现代海洋等多领域的合作,围绕贸易便利、服务开放、投资自由、监管安全高效等方面,用更多首创式、集成性的创新成果,全面放大RCEP的溢出效应,更需知重负重的胆气、攻坚克难的勇气、事争一流的锐气。

更重要的是,RCEP其实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制度型开放的重要起点。就在去年,我国已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这表明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进一步敞开。就像20多年前的“入世”给青岛带来深刻变革一样,新一轮更高水平开放将给城市打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要把“可能”转换为“现实”,改革开放40多年来形成的宝贵经验——开放倒逼改革,就依然是不二法则。要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必须推动更深层次的改革。青岛要不等不靠、主动出击,敢于先行先试,尽可能突破各种不合时宜的外部阻力,聚焦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四个重点领域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要素流动打开通路、疏通堵点。

当前,最核心的就是要充分发挥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在制度创新上的作用,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持续发力,以首创性、差异化探索不断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吸引聚集更多全球优质要素资源,以更高站位、更广视野谋划建设发展,让“两区”成为青岛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大平台和开放发展的“制高点”。

历史机遇的窗口期已经打开,青岛只要全力鼓荡开放的风帆,勇担使命,勇往直前,就一定会在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蹚出新路,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迈向更加光辉的未来。(青岛日报编辑部)

青岛日报2022年1月4日1版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