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企业跨国经营的核心竞争力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在全球化时代,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的核心,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的战略意义日益凸显。

在跨国公司知识产权保护与合作论坛上,来自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等各方人士齐聚,共同探讨了新发展格局中知识产权保护这个课题的新意义。

在全球贸易新格局中,知识产权的价值并重新评估并定义,它是跨国公司全球化布局的“通行证”,也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保驾护航。

在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下,新经济蓬勃发展,新物种层出不穷,知识产权保护在司法、产业运营、政策等方面的难题被一一提及,也在各方的智慧碰撞中被一一拆解。

知识产权是全球化的“通行证”

21世纪以来,随着产业结构的更替演进,全球贸易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服务贸易快速发展,中间品贸易比重迅速上升。因此,对产业链标准的制定、价值链的提升成为跨国公司在全球化新趋势当中新的核心竞争力。

在新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知识产权的拥有者通常都是产业标准的制定者,也是产业价值链更为强势的管控者。对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跨国企业而言,知识产权不仅仅是企业的金融资产,更是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通行证”。

“在企业跨国经营中,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无形资产比有形资产更具企业战略资源的特质,也是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核心竞争力。”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韩秀成说。

美国IPwe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专利分析、专利估值、销售交易、许可交易等综合服务的高科技公司。“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是一种越来越重要的金融资产。”IPwe亚洲区总裁王志涛认为,本质上专利保护的作用和企业负债的作用相同,负债是向未来要现金,专利保护则是向未来要技术。专利作为科技创新最主要的产出形式和信息载体,在国际经济、贸易博弈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无一例外,跨国企业的全球化往往与知识产权保护进程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论坛中,海尔集团专利标准总监王滨后与歌尔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法务官何昕先后分享了知识产权之于企业跨国经营的核心价值。

“全球化的专利支撑,成就了全球化的海尔。”王滨后说,海尔在全球拥有七大家电品牌,在全球进行了产业布局。为支撑全球化业务的开展,海尔成立了全球专利组织海尔全球专利委员会,建立了全球专利制度,完善了全球专利管理系统,以这三大部分构建起了海尔的全球专利体系,为海尔国际化进程“保驾护航”。目前,海尔全球专利达5.6万件,是中国在海外布局发明专利最多的家电企业。

作为一家全球布局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歌尔股份已占据全球VR设备5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虚拟现实产业领域开拓全球市场的歌尔同样对知识产权保护高度重视。目前,歌尔股份围绕VR/AR产品布局了光学、声学、传感器等核心技术,累计申请专利1964件,其中发明专利1230件。“我们已经建立起光学、硬件设计、软件、算法类完整产业链条的专利布局。”何昕说。

跨国企业在中国的产业布局进程同样需要知识产权这张“通行证”。数据显示,2020年国外来华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5.2万件,2015年-2020年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同样伴随着知识产权体系的不断完善。

新产业趋势下的难题

知识产权保护在全球化新趋势中的作用被重新定义,也面对着新的难题。一方面,新经济层出不穷,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标准、政策、法律法规亟待更新完善。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基础相对薄弱,当借助新产业的发展机遇迎头赶上,甚至借机完成在产业标准制定方面的“弯道超车”,成为全球化进程中更为积极、更有作为的参与者。

“虚拟环境内呈现的内容与设可以申请专利么?这是目前遇到的难题之一,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何昕说。

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 (AIPPI协会) 负责人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各项评价标准还不确定,这也给各国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

“近年来电子商务迅速发展,许多中国的跨境电商在专利保护领域遇到难题,这也是目前行业的一个难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事法律服务中心副主任张顺说。

另外,从目前的司法实践看,企业在境外难以找到合适的法律资源,尤其是在知识产权保护严格的欧美地区,中国企业维权通常面临高昂的成本和繁琐冗长的司法程序,很多都选择放弃。在侵犯商业秘密等案件中,权力人维权举证困难,维权同样举步维艰。

“目前全球的VR/AR领域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微软、苹果、索尼、谷歌等行业巨头手中,中国企业的参与程度、引领程度都相对较弱。”何昕表达了歌尔股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进取心”。

中国企业需要这样的“进取心”,通过知识产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推动产业全球化进程,在产业链当中争取更好的产业位置。

“我们期待更多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领域领先的中国企业都可以参与新的规则制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中国办事处主任刘华说,中国企业应努力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行业培育更多核心专利和知名品牌,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

“我们已经开始进行量子计算、区块链、新能源电池等产业的专利池构建,这些行业很多知名公司都参与了我们的专利池建设。”王志涛也希望更多中国企业能够参与进来。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审判委员冯爱冰提出了司法实践层面的期待。未来,司法机关将总结实践经验,争取在国际知识产权争端解决中贡献中国智慧。

“未来调解将成为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国在该领域能够贡献的智慧。”张顺说,一些大型的知识产权调解案件,通过诉讼和仲裁两种方式最少需要两年时间才能解决,但调解却能在短短一天内解决问题。

协同推进知识产权保护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知识产权保护需要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等各方协同、共同推进,以更快提升中国企业跨国布局的战略能力,吸引更多跨国企业融入中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

2020年IPwe亚洲区总部落户青岛。“过去我们在日本、新加坡等有很多合作,我们认为青岛有很好的地理位置,能整合、承接亚洲资源。”王志涛认为,未来整个亚洲将占到全球知识产权运营总额的60%,是市场的重中之重。另外,2019年以来,中国知识产权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大幅改善,甚至某些政策的前沿度超越了发达国家。这些都成为IPwe亚洲区总部落地青岛的重要考量因素。

在知识产权产业运营层面,王志涛分享了IPwe的行业经验。目前,IPwe在全球分布了320多位专利经纪人,打通专利资产的上下游产业链,让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流动起来。IPwe还通过市场化手段运营专利保险,未来还将在青岛全球首次发布三个专利保险品种,探索专利融资产业发展。IPwe目前还在推进知识产权管理运营的数字化,让这类复杂的资产变得更加透明。

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层面,中国近年来不断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指导与协调机制,2019年,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成立,涉外纠纷应对效果初现。未来,中国还将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严厉打击商标恶意注册,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加强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建设,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分享发展机遇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中国将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保驾护航。

数据显示,2020年国外来华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5.2万件,2015年-2020年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体现了中国市场强大的吸引力,也从侧面反映了跨国公司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信心。

随着各方协调机制的不断完善,这样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晰,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脚步将继续前进,中国公司参与全球化的能力也将不断提升。(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 伟)

责任编辑:王凤一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