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第三批村党组织书记问道浙江,探寻乡村振兴发展“脉搏”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8日讯 从8月31日下午开班,青岛市第三批赴浙江体悟实训的36名村党组织书记已经马不停蹄地开展了一周的活动。这次体悟实训把课堂搬到了村庄、搬到了田间地头,学员们在一周的时间里,用脚步丈量了14个各具代表性的示范村。每到一处,都被村庄的村容村貌、发展水平所震撼。学员们通过“三看三比”,看发展、比精神状态,看治理、比标准要求,看干部、比能力素质,自觉把自身摆进去,找差距、补短板,从乡村振兴的浙江实践中探寻发展之道。

滕头村曾是宁波最穷的村,现在则是有70多项国家级荣誉的富裕村。“滕头村之所以取得改天换地的发展成就,主要得益于‘一犁耕到头’的精神。与滕头相比,我们发展上的差距大,精神上的差距更大。我们干事业也要有这种精神,认准了就头拱地、往前冲,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第三批体悟实训临时党支部书记、即墨区灵山街道稻池村党委书记兼泊子网格党支部书记李强说。“宁波的乡村,制度很完善,每个村庄都有‘村民说事’的场所和制度。相比之下,我们在制度落实上还不够精细,标准要求还不高,需要在以制度立村、以规则治村上狠下功夫。”莱西市院上镇院上新村党委书记张悦平说。

学员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逐渐摸到浙江乡村振兴的“脉搏”,挖掘出所蕴含的内在机理。9月5日,结合体悟实训一周总结,临时党支部在滕头乡村振兴学院组织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专题“三述”。10名学员走上讲台,交流分享悟到的道理,点燃了干事创业的激情。

同样的国家政策,为什么在浙江能结出更丰硕的成果?学员们在体悟实训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浙江对政策跟进更快、把握更准、吃得更透、运用更充分更灵活。崂山区沙子口街道马鞍子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王伦涛说:“政策铺就致富路。我们今后也要养成研究政策的好习惯,靠政策打开乡村振兴的好门路。”体悟实训的过程,也是对标的过程。在与宁波的示范村和优秀村干部零距离接触的过程中,学员们深深体会到,典型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实打实干出来的,要有一颗学典型、做典型的心,才能走好奋斗的路。

第三批体悟实训学员,每人手中都有一个笔记本,把每天的心得体会记在上面。36位学员分成了9个学习小组和5个课题小组,每天晚上临时党支部都会召开小组会议,每晚的小组讨论,气氛热烈,有时到熄灯时间才停,学员们都拿出了十分的热情,以求知者的姿态虚心求教,在干中学、在学中悟,争取把浙江学到的真本领,应用到治理村庄的实践中。

根据安排,学员们9月10日、11日,要到9个村驻村体悟实训。按照分组,学员们提前研究了进驻村庄的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等情况,准备在项目合作上有所突破,争取以实打实的成绩,为第三批体悟实训画上圆满句号,为深化青甬合作再添新动能。(青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旎)

责任编辑:荣潇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