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如何重现“上青天”辉煌?青岛纺织服装行业反映“心声”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29日讯 最早可追溯至1902年的青岛纺织服装业是青岛不折不扣的“母亲工业”,不仅缔造了“上青天”时代的辉煌,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支撑青岛工业和城市经济腾飞发展的重要压舱石。但近年来,面临转型升级压力,发展缓慢、品牌培育不强等问题始终困扰行业。“十四五”时期,如何破解这些发展课题,青岛纺织服装协会的规划和打算反映出了全行业的“心声”。

7月28日,以“跨越百年,重塑产业发展新格局”为主题的青岛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第六届一次会员大会在即墨区召开。经大会一致通过,选举山东碧海标志服装有限公司等29家单位为常务理事单位,杨为东为第六届理事会会长。同时,选出第六届监事、理事会副会长、秘书长以及企业家秘书长。

未来5年,科技、品牌、集群化将是青岛纺织服装行业发展关键词。青岛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推动以纺织服装为引领的大时尚产业技术研发与时尚资源进一步集聚,时尚品牌、时尚活动与产品研发、设计、制造、品牌、营销、服务等进一步融合;人才培养与集聚,时尚配套资源建设进一步完善;争创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时尚品牌与时装设计师。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流通分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谢青,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焦培,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徐广宁参会。

每10家工业企业,就有一家纺织服装企业

四经普数据显示,全市共有工业类纺织服装企业6801家,占全市工业企业比例为11.09%;从业人员128935人,占全市工业企业从业人数的10.35%。企业数和就业人数在工业行业中均排名第二,是不折不扣的青岛工业压舱石。

近年来,即发集团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和可穿戴智能服装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其中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产业化示范线成功启动,继续保持了国际领先地位。雪达集团植物精油纤维等新材料研发继续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百事基材料研发的大生物健康材料已获国内外专利40余项,建有全国生态功能性纤维技术研发中心,目前成功开发的薄荷、艾草、草物纤维均已获得国家专利。

依托工业互联网改造,企业柔性化生产能力大幅提升。青岛环球服装股份公司在获取用户AI量体精准数据的基础上,用户可一键下单,工厂数秒内就能完成款式的选择和打版,实现一人一版,排版图自动传送到智能裁床进行智能裁剪。交货时间从45天缩短至7天,而且具备了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化生产能力,用户定制订单可以随时切入进行排产。恒尼智造从订单系统、任务分解、生产、仓储、物流系统,到售前、售后,已经搭建起一整套工业互联网生产系统,通过微信小程序、微信商城、手机APP,用户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一键下单, 24小时定制,快速发货,“互联网大数据驱动无菌内衣个性化定制项目”荣获国家工信部“2018年度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称号。

巴龙、乐好、威达等一批自主品牌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即墨童装区域品牌、“HUISHANG ZHANG”原创设计师品牌崭露头角。截至2020年底,全行业共有中国名牌6个、中国驰名商标11件、省名牌52个、市名牌62个。

争创帽饰产业集群

十四五期间,青岛纺织服装行业将继续强长板,补短板。

用好先发优势,提升产业“科技感”。提升智能化制造、柔性化制造、服务型制造能力;依托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等开发先行优势,大力推进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大生物健康纤维、海洋甲壳素纤维、植物精油纤维、凉感纤维、自发热纤维、迭代涤纶、石墨稀、镭射水洗等工艺产业化应用水平。

品牌培育上,要引入高校、行业资源建设线上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在文化自信提升大背景下,挖掘国潮、国风元素。引入与开发具有现代感的传统特色产品与品牌,提升品牌附加值与文化附加值。

集群化发展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路径。除了即墨童装,纺机和帽饰也是青岛纺织服装行业中的优势产业集群。黄岛区王台街道是中国纺织机械名镇,是国内最大的无梭织机和喷气织机生产基地,2004年被中国纺联授予“中国纺织机械名镇”称号,产品综合实力全球领先,未来要加强对传统纺机产业服务能力;胶州市李哥庄镇制帽关联产业发达,计划联合相关机构推动李哥庄镇争创服饰名城名镇。

新一届理事会会长杨为东表示, “十四五”期间协会要发挥好行业与政府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企业当好保姆、做好后勤,多跑路、服好务,及时传递企业呼声和诉求,助力政府做好规划和决策。同时,着力加强协会间、会员间的学习交流,在信息、技术、人才、资本、管理和品牌建设等诸多方面,推动交流合作,共享信息资源,积聚发展合力,努力提升行业的影响力。

据悉,目前,协会正在以中国纺织行业“两化融合”大会、2021中国服装大会等国家级行业活动在青岛举办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国家协会、各省市协会、海外行业组织合作机制,吸引一批国家级、国际性行业机构在青设立办事处、分支机构等。同时,加快推动“大学生时尚周”项目论证与落地实施,以项目促进产教融合,促进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孙欣)

责任编辑:管佳宇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