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区域发展“天花板”,市南拼了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2日讯 时来易失,赴机在速。今年以来,市南区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状态,全力助推区域项目落地。上半年,市南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2%,高于全市3.5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4.4%、54.1%,增幅分别居全市第一位、第三位。注册亿元以上项目78个,同比增加22个;注册资本330.79亿元,同比增长68.84%。

重点招引项目注册率为80%,排名全市第一。引进中石化经纬、思路迪医药等区域性总部(机构)16家,实际利用内资100.6亿元,同比增长333.25%,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4.02%。
作为全省面积最小的区县,尽管可开发空间面积已触及“天花板”,但市南区深挖投资潜力,出实招不断优化区域发展环境,紧抓重大建设项目不放松,亮新招攻坚“双招双引”,瞄准新经济、新业态不懈怠,不断吸引区域发展“合伙人”,为区域动能转换铺设新赛道。
177个重大项目落地有音
城市空间中,胜出的决策常常由沥青和钢筋写就。
为突破区域发展的天花板,市南坚持一切盯着项目看、一切跟着项目转、一切围着项目干,通过一项目一专班精准服务,加快推进总投资1436亿元的177个重大项目,一些多年难以攻克的“碉堡”项目,也在今年取得显著进展。上半年,海天中心、华润大厦等项目建成投用,湛山广场等8个项目竣工,玖禧宴会中心等11个项目开工建设,纺疗改造等26个在建项目进展顺利。
其中,市民关注度极高的西部中山路片区改造项目进展显著。济南路拓宽已于4月2日通车、六街口停车场开工建设、青岛湾广场项目完成国风大酒店拆除、华联商厦补偿协议签订、海润大厦拆除过半;宁阳路片区完成街区改造和5个里院修缮;完成中山路建筑外立面修缮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启动潍县路19号、中山路72—74号青岛商会旧址等修缮试点,北京路片区5个里院加固修缮开工,黄岛路片区完成部分道路综合改造、6个里院修缮加快实施。深入发掘老城区蕴藏的历史文化,青岛鲁作家俱博物馆、“青岛之光”历史建筑展览馆、青岛百年水彩博物馆开馆,举办“中山路光影秀”“尚街里·银鱼巷夏日市集”等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加快引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百年老城区正在逐步焕发新活力。
此外,“青岛第一高”海天中心项目已竣工并于6月20日正式启幕运营。该项目作为省、市“双招双引”重要平台和跨国公司总部基地,已有15家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区域总部签约入驻。总投资34亿元的鲁商中心项目已完成基坑开挖,到2023年建成后,将成为集金融、总部、商贸等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中国海洋大学生命科技中心项目工程进展顺利,基坑开挖已完成40%,建成后将成为国家海洋生命领域高端人才的重要基地。中国纺织工人疗养院改造项目将于年内实现主体结构封顶,拟建成汇集高端康养、商务接待、会议服务等功能的康养综合体。
为项目构建全周期服务生态
市南是老城区,空间的闪转腾挪较其他区域更有难度,在促进项目落地过程中,更需要强化顶层设计,为项目的建设、成长构建系统化、全周期的服务生态。
“海天中心要在东部区域开设一个入口,需把现有的绿化迁移,但我们不清楚应该到哪个部门办理,希望你们能帮助协调解决。”今年3月份,记者曾参与过一次针对海天中心项目召开的专题会议。会上,海天中心相关负责人把当时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需要政府协助解决的事项逐条列出,市南区海天中心项目服务专班同时邀请规划、审批、招商、城建、城管等多个部门,逐一给出解决方案。据了解,在市南区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像这样主动登门帮助项目协调解决问题的会议,早已是常态化工作。
项目的建成,并不意味着服务到达终点。据了解,通过“一项目一专班”、顶格协调机制、成立企业服务中心等手段,市南区努力帮助建成项目增强内生动力,实现企地共赢。
“海天中心启用之后,市南区还在这座重点楼宇中建设‘海天之家’党群服务中心,该中心可以统筹楼宇、入驻企业与社区、街道加强党建工作,同时,它也是市南区专门为海天中心项目配备的企业服务平台,未来,入驻海天中心所有企业的审批帮办、上市指导、财税咨询、政策解读、金融支持等服务需求,都可以在这座大楼里解决,真正实现打通企业服务最后一米。”市南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赵爱萍告诉记者。
作为建成区,楼宇是市南实现经济抱负的主要舞台。据了解,为了给项目落地铺路,帮助项目、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市南区已经出台促进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楼宇经济“强基行动”等多项政策方案。同时,全面梳理全区百余座商务楼宇,为22家重点楼宇配备“楼长”和楼宇专班,为楼宇和入驻企业提供党建、招商、财税、人才等全方面的服务。
用“软实力”感召投资者
在招商引资领域,市南区上半年同样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上半年,全区共注册亿元以上项目78个,同比增加22个;注册资本330.79亿元,同比增长68.84%。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1个,30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共引进中石化经纬、思路迪医药等区域性总部(机构)16家,实际利用内资100.6亿元,同比增长333.25%,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4.02%。
市南区并不具备招商引资常见的土地优势,但在实现区域动能转换的过程中,市南树立“区市一体化”工作格局,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专业团队招商、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等新手段,不断引入区域发展合伙人,为辖区动能转换铺设新赛道。
今年4月份,注册资本10亿元的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在市南区揭牌。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涉及测井、射孔、录井、定向井、技术贸易、测录定技术服务总包等领域,属于产业链中的高附加值业务。国内市场遍布26个省(市)、自治区,海外市场覆盖36个国家和地区。未来企业还将不断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打造石化油服自主品牌高精尖仪器系列。 
据悉,中石化经纬在筹备期间,曾有不少城市向其抛出橄榄枝,但为何最终落地青岛、落地市南?
“长期以来,中国石化与青岛市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在经纬公司组建期间,青岛市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亲自挂帅的工作专班,主动将经纬公司纳入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局中,支持帮助经纬公司顺利完成注册工作。市南区政府在税收返还、人才补贴、临时住房、集体落户、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这些都为经纬公司专心致志谋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和坚实保障,我们有信心继续谱写企地协同发展新篇章。”企业负责人表示。
记者注意到,自去年以来,市南区不断打出“组合拳”,全面优化辖区的营商环境。
通过主动融入“市区一体化”工作格局,强化属地担当,形成上下一体推进重大项目的整体合力,全力推进新项目招引、既有项目落地、建设;通过出台“双招双引”20条、惠企服务12条,让企业共享区域发展红利,提升辖区“双招双引”政策的竞争力;通过组建专业招商促进中心,充实专业招商力量,提高专业化招商水平;发挥区位优势,抓住承办中欧企业家峰会等重大国际性会议、活动等机遇,建立项目跟踪招引机制,注重发挥商协会作用,深度对接北京、上海、香港、深圳的现代服务业;通过成立企业服务中心,高效解决好企业反映的问题,真正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我们尽量把对企业家的服务体现在细节当中。”市南区招商投资发展中心主任董京宴告诉记者,招商中心成立后,20余名招商专员利用周末的时间,“恶补”市南区经济发展政策,并模拟洽谈场景提高专业素养,“通过这些手段,我们要让意向落地项目得到最高效、最优质的服务,用软环境打动投资者。”
更多项目带来“源头活水”
增强区域发展的澎湃动力,需要不断引入活水。据市南区发改局介绍,今年下半年,还将有一批新开工、新引进项目取得突破。
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香港西路52号地块,目前已经达到“净地”条件,拟建设两栋商住办公综合楼,计划三季度完成招拍挂,拿地即开工;南京路1号拟建设航运科技中心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规划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目前达到“净地”条件;计划总投资100亿元的远洋船员学院及周边项目,规划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将打造航运贸易金融、高端中介服务等为主的产业园区。
新招引的思路迪医药科技项目计划8月份开工,该项目由全球抗肿瘤创新药领域独角兽企业思路迪医药科技投资设立,将建设思路迪医药华东区域总部、全球研发中心及高端抗肿瘤创新产品科研生产基地,聚力推进抗肿瘤创新药的研发生产。
山东半岛城市群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项目已签约并完成名称核准,该基金由胶东五市联合山东高速集团发起设立,主要投向胶东经济圈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规模1000亿元,预计实缴资金100亿元,已梳理基金投资储备项目220个,投资总额7000亿元,涵盖公路、铁路、水利、城市升级改造等多个领域。
夏日的青岛,处处尽显蓬勃葱郁之气。在全市奋勇争先的大潮中,市南这颗瑰丽的明珠正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勇气,走向更辽阔的深海。(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王萌)
责任编辑:乔文静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