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如何预防新冠病毒?市疾控专家为大家“圈”出重点

近期,国内疫情多点散发, 叠加暑期出行高峰,疫情扩散风险加大。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回家后如何做好消毒?不同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市疾控专家为大家“圈”出重点。

“首先要明白消毒的概念,就是我们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环境中致病微生物,也是对人体能产生一些危害的微生物。”市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科副主任马小芳说,比如对碗筷等物品煮沸,对空气开窗通风等都是常用物理消毒方法。化学消毒方法则是使用消毒剂,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需要稀释为含有效氯 500毫克/升后使用,75%乙醇消毒液(酒精)可直接使用。含氯消毒片需按说明书进行配制,一般1片(500mg)兑1升水,配成含有效氯 500毫克/升的浓度。

要加强室内开窗通风,对空气进行清洁消毒,密闭空间可以采用机械通风,在家中桌椅没有明显污染的情况下,用清水擦拭即可。当家里有人感冒、腹泻或刚从医院等场所回来怎么办?马小芳建议使用含氯消毒液,擦拭马桶、洗手盆等物品的表面。可以增加通风的频次和时长,比如此前上午通风时间为1小时,出现上述情况后则增加到2小时。外衣不建议用酒精消毒,因为目前气温较高,厨房里也可能有火花出现,容易带来安全隐患,对于暂时不方便清洗的衣物,建议放在阳台上暴晒即可。

据悉,毛巾可用56摄氏度的沸水加热消毒30分钟。水杯、餐具等用具洗净后,可通过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或参照说明书使用消毒碗柜进行消毒。卫生洁具消毒后可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作用30分钟后清洗晾干。

需要特别注意家庭常用的抹布。马小芳说:“我们对家用的抹布、清洗球等做过实验,表面看起来比较干净的抹布实际含有多种细菌。”马小芳说,抹布使用后仅用清水冲洗或用普通洗涤剂清洗并不能达到杀菌效果。正确的做法是经常更换。在使用期间,及时做好消毒处理,比如浸泡在煮沸的开水中或另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半小时以上。

外出回家,衣物、手机、耳机、带回的物品上均可能携带有害微生物,回家后要做好五件事:使用过的口罩不要随意丢弃,要放入垃圾袋中,并往垃圾袋内喷洒适量医用酒精,密封处理;对手机、钥匙进行消毒,可用医用酒精喷洒,然后用纸巾擦拭;将带回家的物品用酒精进行喷洒消毒或清洗;将脱下的衣物放在窗口处,并打开窗户通风;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时洗手,将手腕、手背、手心、手指缝等处搓洗15秒以上,注意一定要用流动的水冲洗,并用纸巾将手擦干。

消毒剂有一定毒副作用,并不是浓度越高越好。浓度过高会刺激人的口腔、呼吸道、肺部,时间久了可导致器官和组织变得脆弱,反而容易感染。此外,消毒剂不能混用,尤其是洁厕灵和84消毒液不能混用,以免因氯气中毒导致咳嗽、胸闷,甚至呼吸困难。

一般情况下,快递包裹在运输中被新冠病毒污染的可能性小。合理、安全地收取快递,可以极大地降低被感染的风险,在取快递时应佩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工具,并做到取件期间不用手触碰眼口鼻。快递应在门口或阳台等通风处及时拆封,拆封前可用含氯消毒剂或75%酒精对外包装进行预防性消毒,将消毒后的包装按照生活垃圾处理要求尽快处理。全部完成后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按照“七步洗手法”洗净双手。(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郭菁荔 实习生 张悦)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