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跨界种出“菌中之王” 下一个目标:直播带货

跟常见的一簇簇结伴相生的平菇、金针菇不同,鸡枞菌是一朵朵四散着从土里冒出来的,通身黑乎乎,不认识它的人乍一看可能会联想到暗黑童话里的毒蘑菇。就是这种不起眼的蘑菇,却是汪曾祺先生笔下的“菌中之王”,滋味鲜美丰腴,即使是养殖货中又瘦又小的三级品每公斤批发价一般也要超过50元。莱西市望城街道的“山东省乡村好青年”臧玉佳,跟他种的这种蘑菇很像,外表是农村青年的低调朴实,心里却一直装着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的大梦想。

走出来又走回去
2007年夏天,即将从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的臧玉佳站在了人生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十字路口——究竟是回家还是在大城市扎下根?在好多个宿舍“卧谈会”气氛热烈的夜晚,臧玉佳都在考虑这个问题。其实,彼时他已陆续参加了不少招聘会,也收到了多份“令人心动的offer”,从医药企业到肉联企业,规模都不小,应聘岗位待遇好,且都在主城区。
但是,与不少从农村走出来、急于揭掉乡土标签的年轻人不同,臧玉佳最终还是放弃了留在城市的念头,转身回到了生养自己的故土莱西望城。一个走出来最终又选择走回去的乡村青年想的是,凭借大学所学到的一技之长,将新理念与旧场景进行有机嫁接,会不会给昔日生活平淡的乡村带来更多可能。
返乡后,臧玉佳选择了肉鸡养殖试手。他东拼西凑攒齐了第一笔创业资金,养鸡大棚正式开建。因为有专业知识“加持”,臧玉佳养肉鸡算得上驾轻就熟。没过多久,事业就走上正轨,小日子越来越红火。



养鸡能手跨界种菇
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快。2014年,就在臧玉佳盘算着下一步如何拓展养殖业务时,新政颁布了。为了避免养殖排放污染环境,部分临近大沽河的养鸡大棚要被关停,臧玉佳的鸡棚正好在划定的禁养区范围内。原本整天“叽叽咕咕”的大棚,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臧玉佳的心可没空像鸡棚一样空下来。
“传统养殖行业竞争激烈,发展空间肯定是越来越小,那会正好赶上李克强总理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以我就琢磨着在现有养鸡棚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业。”臧玉佳脑子活,联想到养鸡棚为了适合肉鸡生长,安装了控制温湿度的设备,这些正符合蘑菇的生长需求。他返回母校向老师“求援”,在青岛农业大学教授郭立忠的指导下,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最终把目光锁定在黑皮鸡枞菌种植上。
跨界不易。第一批黑皮鸡枞菌就因为菌包填土不满,染上了杂菌病,一下子赔了几十万元。臧玉佳没气馁,往大棚跑得更勤、待得更久了。他虚心向专家求教,反复琢磨鸡枞菌特性,终于掌握了鸡枞菌种植技术。

下一站带货直播
“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高级农艺师兰孝帮老师、莱西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蔬菜技术推广科的迟瑞苹科长、青岛农业大学的郭立忠教授,他们不仅为我线上答疑,还实地指导,对我的帮助很大,真得很感激他们。”臧玉佳一直是个懂得心怀感恩的人,这份感恩让他从未忘记父老乡亲们以及自己返乡的初衷。
经过一年多的创新摸索,2016年底,臧玉佳成立了青岛蘑菇兄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了转型发展,通过改良土壤、净化消毒空气等改进技术,提高了鸡枞菌产量和品质。目前臧玉佳公司旗下已有四个养殖基地,每个基地占地8—10亩,年收益达上百万元。他先后聘请当地120多位农户参与种植、收获,他们只靠着闲暇时候大棚里拔一拔蘑菇,再坐着削削蘑菇根,每个月就有3000—4000元的额外收入。
“年轻意味着还有很多可能,需要不断尝试。”臧玉佳向记者“剧透”了下一步计划——进行一二三产业融合,将产业链条延伸至加工、农旅范围,再尝试当一当直播带货的“网红”。其实低调的他并不想红,他只是希望通过直播镜头让更多人知道莱西望城的黑皮鸡枞菌,也为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打开一个全新的窗口。臧玉佳说,他喜欢脚踩土壤的踏实感,乡村是一个大舞台,乡村振兴战略让这个舞台承载起更多年轻梦想,自己的梦想只是其中之一,他相信一定能实现。(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 张琰)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