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下的这盘大棋,跟青岛有什么关系?

月初举办的中国服贸会上传出重磅消息:

中央将支持北京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由于其特殊地位,在自贸区设立、推进的7年之中,北京一直隐身幕后。在后疫情时代,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之下,北京走向开放的前台,本身就意味深长。

从南北经济格局看,近年来全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2019年北方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仅为35.2%,比2012年下降7.6个百分点。北方更加紧迫地需要站出一个经济辐射能力超强的城市,北京无疑是最佳选择。

中央此次布局,势必强化北京的经济带动功能,并与长三角的上海自贸试验区类似,在北方树立起一个自贸试验区的“标杆”,引领整个北方经济前行。

与南方相比,当下北方自贸试验区之间明显缺乏联动,基本各自为战。如今,有了“带头大哥”,包括青岛在内,以各大城市为代表的自贸片区,肯定会向北京靠拢,争取联动,以在同一个政策平台上获取更多的北京资源。    

或许,中央谋划的这一大动作,会改善北方经济弱的局面,带来北方城市新一轮洗牌。

1

截至目前,中央已批准18个自贸试验区。

放眼北京周边,天津、河北、辽宁,包括山东,均是自贸试验区的成员。北京自贸试验区的落地,意味着华北地区将实现自贸试验区全覆盖。

密密麻麻的自贸试验区也表明,在区域竞争中,这项政策带给地方的红利正在递减。

所以,第一个问题就是北京自贸试验区落地后,拥有雄厚经济基础、强大要素整合以及高端消费能力的北京,会不会形成“虹吸效应”,对周边省份带来冲击。    

况且,北京自贸试验区与2013年设立的上海自贸试验区相比,“诞生”方式大为不同。上海自贸区是首创、探索,然后各地跟进、模仿;北京自贸区则是在北方多个自贸区已落地的情况下,横空出世,一出生便占据了高地。

答案是,有。但力度和范围有限。

受冲击最大的当属紧邻北京的天津自贸试验区。天津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中有一句话:努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而北京自贸试验区“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的描述,明显高于天津,这让天津或多或少有点尴尬。

北京自贸试验区“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显然要走高端路线。把所有经济形态都放置于北京,也不符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思路。

总体上看,北京未来更多扮演一个“孵化”的角色,这就给北方城市带来了机会。从中也可以窥视高层意图,既要发挥北京多年来被“抑制”的经济辐射功能,又要坚守作为首都的定位。    

这其中,获益最多的应该是津冀。这也是为何上文说北京自贸试验区对天津冲击有限的原因。

对于河北,将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其自贸试验区本来就以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科技成果转化为使命,北京自贸试验区或将河北自贸试验区彻底盘活。

往大里说,北京自贸试验区将让京津冀一体化加速。

2    

除了近水楼台的天津与河北,北京自贸试验区强大的外溢效应,也会让北方其余省份和城市虎视眈眈。

自贸试验区政策,让北京与周边城市有了一个共同的政策平台。如不出意外,未来将出现一众城市围着北京转的局面,一如南边众星捧月的上海。    

在北方城市中,青岛有一个几乎无可取代的优势:“数字经济”的应用场景。

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每年超过万亿,占GDP比重超过50%,居全国首位。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网络安全、文化娱乐、创意设计等服务业,拥有非常深厚的沉淀,集中了全中国最一流的资源。

无论是大数据、人工智能还是区块链,真正的价值在于应用,尤其是工业场景。作为工业门类齐全的制造业城市,青岛可提供的应用场景无疑是北方城市中最多的,而且青岛也正在发力工业互联网。    

北京要成为中国的数字经济自贸区,需要这样一个落脚点。

城市间的合作,互利、共赢才能长远。找到了契合点,青岛应闻风而动,尽快谋划,以抢得主动权。

至于合作方式,可以借鉴南方省份“自贸区联动”的做法。

2019年8月30日,江苏自贸试验区揭牌的当天,即与更早设立的上海、浙江两个自贸区签订《联动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明确提出,共同打造制度创新高地、共同推进产业发展、共同开展科技创新、共同促进金融服务一体化、共同加强对外投资合作、共同推进数据互联互通、共同推动政务服务一体化和共同开展交流学习“八个共同”任务举措。

省级层面推动,片区落地了一批实实在在的举措。

在片区层面,南京片区与上海临港新片区签订战略合作共建框架协议,与安徽滁州签订了《顶山—汊河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框架协议》;苏州片区扎实推进苏滁工业园建设,积极参与共建G60科创走廊。

3

北京自贸区的设立,对青岛也有诸多启示。

在其定位之中,服务贸易是一大关键词。实际上,自贸区强调的便是“自由贸易”。与北京相比,青岛的服务贸易落后好几个“世代”。但仅就“贸易”而言,青岛还是很有潜力可挖的。

青岛自贸试验片区也好,上合经贸示范区也罢,两者的重点都应放在“贸易”二字上,承接项目也可,但不应是主要功能。

山东拥有1亿人口,背靠如此规模的市场,说实话,能激活整个山东的消费活力,包括青岛在内的山东三大自贸试验片区,就足以获得长足发展。青岛一直把自身看做黄河流域的出海口,沿着黄河顺流而下、逆流而上,贸易的潜力有多大,更不消说。    

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青岛的定位为中国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并希望共同推动胶东半岛经济圈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在新的局势之下,以北京自贸区为中心的北方,很有可能崛起一个新的城市群,京津冀一体化取得实质变化,出现一个区域经济增长极。而青岛,则需要坚定地往北靠拢、往西延伸。不然,很有可能再次被边缘化。    

这,不是危言耸听。

(撰稿 青山子)

责任编辑:程雪涵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