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报快评 | 抓好疫苗接种 共建免疫屏障

新冠疫苗接种,是构建群体免疫屏障、阻断新冠病毒传播、保障全民健康的有效手段。根据山东省统一部署,青岛自8月10日起开始为12-14岁儿童接种新冠疫苗。按计划,青岛将在8月底完成15-17岁青少年全程接种;9月份完成12-17岁儿童青少年全程接种和查漏补种。12岁以下儿童还需耐心等待下一步安排。

要进一步认清疫苗在疫情防控中的不可替代性,用更高的接种率构建免疫屏障。虽然毒株出现变异,但新冠疫苗依然具有相当强的保护效力。当前研究表明,现有疫苗能降低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风险,减少感染者的传播力,有效降低感染后的重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可以说,疫苗仍然是我们防控疫情,尤其是防止变异毒株不断扩散的最有力武器。值得注意的是,德尔塔变异毒株传播速度较快,病毒载量较高,潜伏期较短,治疗时间较长,因此也拉高了群体免疫的门槛。钟南山院士针对这一情况专门提醒,我国需要83.3%的疫苗接种率才能达到群体免疫。目前国内疫苗接种率离这个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亟待让疫苗接种覆盖面再度扩展、延伸,不断加“宽”加“深”防控病毒的“护城河”。

疫苗不但要一针一针打下去,而且要打得快、打得好。眼下,全国正在推行青少年疫苗接种工作,学校是聚集性场所,学生安全有效接种疫苗十分必要。此次我国把疫苗接种范围扩展到12-17岁,基本实现了对初高中生群体全覆盖,既能有效构建校园防控网络,也是筑牢社会免疫屏障的一部分。青少年接种疫苗,能否有效产生抗体,不良反应是否明显等,是当前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相关部门要参照此前积累起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好、组织好接种工作;及时做好信息发布工作,认真回应家长关切,让学生安心,让家长放心。

疫苗接种是一场“硬仗”,应该为一线“种苗人”点赞,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工作者是这场“战疫”的主力军,对他们来说,“白加黑”“5+2”已成常态;因为坐得太久,硬邦邦的“护腰”成为他们的标配;为减少上厕所时间,有的甚至用上了“尿不湿”;现在接种的是儿童,他们格外注意耐心服务,说话轻柔……他们以高强度的工作、高水平的服务,为社会织牢织密“防护网”。广大接种疫苗的市民不妨多一点耐心,多一些换位思考,让接种工作更顺畅、更有序。

变异毒株的传染力今非昔比,接种疫苗既是个人权利也是公共义务。只要人人参与、人人尽责,让更多的群体纳入疫苗护卫的“金盾”之下,我们就能构筑起强大的免疫屏障,有效阻断病毒传播,在疫情防控中牢牢占据主动。(王学义)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