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袁也!中国海洋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西藏服务队成员

个人简介

袁也,管理学院2016级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保研推免至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

作为中国海洋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西藏服务队成员,完成了一年的支教服务。曾担任校学生会常务副主席、校友工作志愿者协会副主席,曾获校优秀毕业生、拉萨市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觅光而行,逐浪长歌

她在青岛,一个用红瓦绿树作诗的城市;他们在拉萨,一个借日光引吭高歌的城市。从“明霞澄天地,潮音悦昆仑”的琴岛,到“苍苍秀色桃园里,汩汩溪声画境中”的日光城,播种希望的梦想将山海相连,跨越三千八百公里,她觅光而行,逐浪长歌。

初心如炬,情连山海

在研究生支教团分享会的讲台上,学长学姐们将他们支教的经历与收获娓娓道来。

讲台下,袁也认真聆听着。“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正值大二的她被这样的话语深深触动。支教,成了她心里的一把炬火,散发着光热。

从大二到大四,袁也始终关注着支教的相关信息。在不断深入了解的过程中,她一次次被别人的支教故事感动,参与支教的愿望愈发强烈。2020年7月,经过选拔和培训,本科毕业的袁也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中国海洋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西藏服务队的一员。

选择西藏,是出于内心的向往。“千山之巅,万水之源”,在袁也心里,西藏是一生一定要去一次的远方,是离天空最近的地方。由东到西,跨越大半个中国,她站上了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讲台。

“这里天很蓝,云很浓,雨时云雾缭绕在山顶,雪时山峦一夜换新衣,看日照金山,很美而不失温度。”雪域高原比袁也想象中更动人,更温和,敞开怀抱欢迎年轻的来客,毫不吝啬地展示着自然之美。蓝天白云下长大的孩子们有着湖水一样清澈的眼神,望向讲台的目光充满了好奇。他们轻快地喊着“小袁老师!”,让袁也心里充满了温暖和满足感。

“这里日子过得很慢,一曲锅庄,一碗藏面,即是我心中的拉萨。”课余时,袁也会去市区看看,去体验和青岛完全不同的风土人情,在甜茶馆喝喝茶,和说话带着藏族口音的扎西聊聊天,或者前往其他区域做宣讲,进行志愿服务。西藏的阿佳爱花也爱笑,能歌善舞,待人热情。淳朴的民风渗透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感染着袁也,使她很快就适应了西藏的生活,找到了归属感。

春风化雨,融心筑梦

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袁也担任初一年级的地理老师,同时在教务中心协助当地教师完成一些招生、统计、巡查的行政工作。

稚气未脱的小朋友们总是充满活力,而年轻、热情的小袁老师深受孩子们喜爱。学生们会和袁也分享困惑,寻求学习方面的帮助,也会好奇地问她许多关于海洋和世界的问题。“每天与孩子们斗智斗勇,日子过得充实而快乐。” 袁也和学生们如同朋友一般相处,他们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早读课上,袁也看到孩子们像“小鸡啄米”一样困得不停点头,忍俊不禁。她回忆起高中时自己也会偶尔在课堂上昏昏欲睡,为了保持清醒,她会主动站到教室后面。袁也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学生们,于是后来的早读课上多了一些“罚站”的身影——那是她和孩子们心照不宣的小小约定,也是孩子们刻苦求学的一片真心。

袁也把孩子们的点滴进步都看在眼里,初见时略显拘束的孩子们变得越来越开朗,更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更渴望学习新的知识。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一声声带着喜爱的“小袁老师”,让袁也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和幸福感。

一方黑板,三尺讲台,纵观四海。站在地理课的讲台上,袁也向孩子们讲述着祖国之壮美,世界之广博。由南往北,从陆地至海洋,站在地球一角眺望寰宇无垠……除了传授地理知识,袁也更希望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们产生对大千世界的好奇。或许将来孩子们能有机会走出大山,用心灵探寻远方,用脚步丈量世界,亲自去看一看地理课上的小袁老师曾向他们讲述的景色。

“其实我们只能在孩子们心里种一颗小小的种子,让他们对群山外的广阔世界产生向往,然后许愿这些小小的念头可以在未来发芽。”支教有时而尽,唯有爱与信念,能够成为照亮一生的灯塔。支教老师最大的愿望,或许就是用热情和奉献,燃起孩子们心中一簇求知的火苗,种下一颗未来的种子。

行而不辍,宁静致远

“支教一年,自教一生。” 曾经听学长学姐说起的话也成为了袁也如今最大的感受。

和单纯而善良的人们度过的这一年,袁也过得无悔而精彩。她总有一种错觉,这一年时光好像是从漫长人生中“偷”出来的一年。“偷”,其实就是像做梦一样,是令人倍感珍惜。她的内心归于平静,全身心投入到支教中,去毫无保留地奉献、去感动、去爱。

每天和充满朝气、努力学习的孩子们相处,和研究生支教团的小伙伴们一起努力,大学毕业的袁也有时会觉得自己像是回到了高中时期,回到了身边人都为了一个目标心无杂念、坚持奋斗的那段日子。在为目标拼尽全力的氛围中,袁也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状态,逐渐明确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她偶尔梦到自己为了期末考试焦虑不已,梦醒发觉自己躺在西藏的床上,一切都是那么的平静,那么的踏实——即将迎接她的是孩子们明亮的眼眸和略带羞涩的笑容。

因为热情和热爱,袁也觅光而行,义无反顾来到祖国西部,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火种。在这片纯净、热烈、神圣的土地上,袁也体验到了生活与众不同的样子,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也慢慢理解了西部计划更深层的含义。

她看到藏区的教育条件在国家帮助下获得极大的改善,她也看到天堑阻隔不了真情,有一群像她一样的青年志愿者,心里有一团火,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这一年,支教老师与学生们一同成长。“未来孩子们一定还会和很多位老师相遇,而在我的世界,他们是我唯一的学生,也是我这一年里的光,感谢能与他们相互温暖,相互照亮。” 支教一年,更是自教,袁也在支教的过程中更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对于未来、对于理想,更加坚定。

“有机会一定会回到这里的,还想看到学生们未来的样子呢。”西藏,曾经遥遥畅想的远方,如今成了袁也心里的一份挂念,成了她的第二个故乡。在即将离开的欢送会上,袁也接过写着孩子们姓名和美好祝福的哈达,在蛋糕上亲手写下“未来再见”四个字。袁也始终相信,她会和西藏,和在西藏遇到的人们在更美好的未来,再次相见,会看到孩子们心中的种子开出了怎样的花朵。而她,也将带着这一年的收获,继续前行。

在“海洋”主题的选修课的讲台上,袁也向内陆高原的孩子们讲解着海洋的知识,带他们画出心中海的样子,一起做“海洋瓶”。“在日光城听海”,山海迢迢,支教老师们将其相连。

“未来想去看看海洋的请举手。”看着讲台下满教室高高举起的小手,袁也内心感慨万分。

觅光而行,逐浪长歌,一届又一届青年志愿者汇聚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燃起把把炬火,发出一份份光热,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

待得一日,青春之花,竞开绿野,晴空万里,未来已至。

实习编辑:李正玉

责任编辑:杨海涛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