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因疫情引发的紧张情绪?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来支招了!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16日讯 近期,国内出现了多点散发疫情,让不少人的神经再次紧绷了起来。部分人难免会出现紧张、焦虑的心理状况。面对这些问题,怎样才能克服不良情绪,疏解自己的压力?今天,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主任潘惟华分享了克服、疏解不良情绪的方法。

一定要通过权威渠道了解疫情信息

“近期,德尔塔毒株在国内多个地方出现,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让不少人感到紧张、害怕。紧张来源于对变异毒株的不了解,市民应该选择通过权威渠道了解新冠疫情的情况,理性甄别信息,提高判断真伪能力,不要听信一些‘小道消息’,更不要传播无法确定真实性的消息。”潘惟华说,对于疫情信息应该适当了解,但不要过度关注。

“面对疫情有紧张的情绪也是正常的,我们要学会面对、接纳这些不良情绪,适当的紧张、焦虑等还可以使我们提高警惕、避开危险,但不能让不良情绪失控。”潘惟华说。当意识到自己有不良情绪时,可以适当转移注意力,比如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适当的体育运动,唱唱歌、跳跳舞等都是不错的方式。同时,还可以选择与家人、朋友聊天交流,压力比较大的时候,甚至可以选择大声哭出来,让情绪释放出来。

家长在关注自己心理状态时,也要关注孩子的情况,帮助孩子疏导一些不良的情绪,“比如跟孩子一起到人少的地方爬爬山,一起在家做手工等,也可以陪着孩子做一些他们喜欢的事情,从而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现在政府部门、社会公益机构也都构建起了很多心理疏导的渠道。如果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持续存在而难以调整,甚至不断加重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此时要学会直面和接纳,积极寻求专业机构、人员的帮助。“目前,全国各地已建立起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心理援助系统,可关注国家或当地的心理干预网络平台和热线电话,也可直接去医院就诊。”潘惟华说。

万一被隔离要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国内仍有部分中高风险地区,有些人可能会因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从境外回国、成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等原因而被隔离。“这种时候一定不要恐慌,首先要做的就是配合工作人员做好信息的登记、流行病学史的调查等。”潘惟华说。

通常情况下隔离的时间是14天甚至更长,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被隔离,对隔离人员的心理都是一个不小的冲击,不仅日常生活节奏被打乱,还要长时间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独处,一般的情绪反应都是担心、恐慌、孤独、害怕。这期间,心理的调节就显得更加重要。

“现在的通信手段很发达,如果被隔离了,要保持与外界的沟通,可以选择视频、电话等方式,与家人、朋友多交流、多聊天,多跟他们分享自己的状态。”潘惟华说。每天注意开窗通风、透气,也要注意关注疫情发展的变化,注意选择其中比较积极的信息,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同时也可以在隔离房间里学习一些新的放松方式,比如打太极、哈佛“478呼吸法”等。隔离期是难得的独处时间,也可以借此放下赶不完的工作和忙不完的事情,尝试着和自己相处,让自己放松下来,利用好这段时间总结过去,规划未来。

“万一成了疑似病例或者确诊病例,更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要相信国家和政府的能力,相信医务人员能给予充分的治疗,不要杞人忧天,要相信自己的心理素质足够强大,也相信自己的身体抵抗力可以战胜病毒。”潘惟华说。如果发生情绪失控,甚至出现了自杀等念头,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向医务人员求助。(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