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青岛黄海学院打出“组合拳 ”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行业不断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进出口交易规模达到12.8万亿元。然而,跨境电商人才的缺乏,与跨境电商市场的快速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严重制约着企业发展。为突破跨境电商人才稀缺制约行业发展的困局,青岛黄海学院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改革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取得了育人成效,为应用型高校建设提供了产教融合方案。            

“产教融合落地难,课程教学与企业需求脱节,学生缺乏实训课程与平台实战历练。”在青岛黄海学院副校长梁忠环看来,目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过程多少存在以上问题。    

打通人才“成长链条”,青岛黄海学院构建了国际商学院+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园“院园合一”的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互融共生的校企共同体;在“院园合一”机制下建设跨境电商工作室,将跨境电商企业工作任务作为教学任务,引入企业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增强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课程设置与企业真实岗位需求脱节问题迎刃而解。为解决学生实训课程与平台实战历练的问题,学校通过建立以岗位技能为主的课程体系,让师生“做项目”,从而促进了学业与产业、创业的融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电商人才培养实施上,青岛黄海学院始终在探索创新路上前行,由先行先试变成了示范引领,形成了“进阶式”的发展模式。第一阶段,学校在2009年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共建阿里商学院,引进24家青岛本土电商企业进驻基地,全面开展校企共育、课岗融替、工学交替的工作室制改革;第二阶段,建立“院园合一”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成立“青岛西海岸大学生网上创业园”,构建国际电子商务学院与西海岸大学生网上创业园“院园合一”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第三阶段,深化工作室制人才培养。建设跨境电商中小微企业聚集的孵化园区,推进“院园合一”的跨境电商工作室制人才培养,强化教、学、做的基层实体组织——师生同创、企生共创、学生自创跨境电商工作室。工作室制项目化教学,使人才培养有了工作室载体,教学有了项目化路径,成为培养应用型跨境电商人才落地创新之举。    

“上百个跨境电商工作室组成的项目化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团队,在青岛黄海学院各专业得到有效推广和有效实施,带动全校各专业建立200多个工作室,8100多师生受益,得到了师生和社会的广泛认同。政校企联系得更加紧密,越来越多的企业也萌发了从源头处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想法,未来校企双方将进一步实现资源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青岛黄海学院副校长梁忠环介绍。            

经过多年积淀,青岛黄海学院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成果丰硕。12年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近2000名跨境电商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创业带动就业的毕业生和在校生典型。探索出了一条“以产业链建专业群”“以群建院”“以院建园”“院园合一”的应用型建设的基本规律和路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两个专业获得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被评为青岛市市校共建重点专业,物流管理被评为山东省民办本科优势特色专业。学校成为全国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示范校、山东省跨境电商实训基地、山东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学校2018年问鼎“中国民办大学创业竞争力排行榜300强榜首”,2020年院园合一的协同机制建设案例入选教育部首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优秀案例集。2021年以专创融合为抓手基于跨境电商专业群建设实现应用型转型的案例在教育部第七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论坛上得到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点赞。(通讯员 李镇江)

责任编辑:杨海涛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