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育民族英才,青岛六十六中校长获评2021年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

1983年,不满十八岁的他,怀着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无限忠诚的赤子之心,走上了神圣的三尺讲台。从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到教导处主任、副校长、校长,他一步一步坚实地走来。8月18日,山东省教育厅公示2021年度齐鲁最美教师和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名单,他荣获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称号,他就是山东省青岛第六十六中学校长,相佃国。

从县级讲课比赛第一名到市级讲课比赛第一名,从教学新秀到地市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优秀青年知识分子、中小学学科带头人,从县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到青岛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青岛市特殊津贴专家,从县级优秀教师到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青岛名师,荣誉见证着相佃国的付出与收获,业绩彰显着他的执着与赤诚。在教育这片热土上,相佃国以不断超越自我的追求,演绎着新时代教师的熠熠风采。

以文化凝聚师生之心、以改革撬动学校发展

2017年8月,相佃国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面对新时代学校发展,他带领领导班子确定了“在学校历史中寻找学校发展根脉”的工作思路,文化立校工作全面展开。他提出了学校发展的“魂、道、器、术”,教育之“魂”是与党的教育方针高度一致的办学目标;教育之“道”是人的发展需要、教育规律;教育之“器”是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的课程;教育之“术”即基于学校实际、凸显办学特点的教育途径、手段和方式。在全体师生学校文化大讨论中,提炼出“求真务实、守正出新”的学校精神,确立了“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不仅是新时期教育发展赋予学校的更为深邃的思想内涵,也成为了学校发展的依托与支撑。

教育是人的教育,要激发人、成就人。学校管理中,他尊崇“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既突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强调关注教师的生活与发展,促进人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他坚持“以学生为本”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强调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依据学生实际、结合选课走班,指导学生开展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探索实践“分层教学、分类编班、分流培养”的学生发展培养模式,一批批学生通过文化课学习、艺术体育特长和职教高考升入理想大学,成就学生的同时,擦亮了学校多样化办学特色品牌。

创办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实施可持续提升的教育,核心在校长,关键在老师。他认为,“以教师为本”才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体系。“以教师为本”就是要尊重教师的个性和权益,关心教师的生活和发展,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作为校长,他特别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课堂教学,他热衷于与教师讨论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热心于全程跟踪指导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喜欢与教师讨论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改进。深入教研组、班级与老师、学生谈心交流是他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年听课近百节,与教师交流听课意见、研究改进措施是工作常态。他不忘从细微之处关心教职工生活,他记着每一个教师子女参加中考高考的年份,适时表达问候与关心;他会在教师或教师子女的婚礼上送上温情祝福;他会在教师生病时前去探望……每年春节他为全校近两百名教职工编辑发送个性化祝福短信,将教师一年里取得的工作成绩、成长进步和家庭喜事融于其中,温暖着每一个教师的心。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建设中,他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原点,以学业课程(国家课程)为长度,以综合素养课程(校本必修课程)为宽度,以特长发展课程(校本选修课程)为高度,建立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关注人的发展”的立体化课程架构。他提出以“自信成功,自律成长,自主成事,自强成才”打造“四自教育,筑梦未来”德育品牌,旨在让学生通过学校教育成为一个人格健全而精神独立的自由之人。

在相佃国的引领带动下,青岛六十六中求真务实改革求发展,用扎扎实实的工作,有力推进着凝聚师生之心的文化立校工程,撬动学校发展转型的育人模式变革。

用爱浇筑民族团结教育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在青岛六十六中,常年生活着近五百名来自天山南北的新疆学生。从天山脚下到黄海之滨,跨越3700多公里的距离,新疆班用爱浇筑希望与梦想。为扛起党和国家赋予学校的教育重任,培养“政治过硬、思想坚定、全面发展、素质优良”的新疆建设者和接班人,相佃国与全体教职工一道,坚持严、爱、细的教育原则和“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相佃国说,做好新疆学生教育更要教师心中有“爱”,要让学生体验到教师的真情真心。2008年7月相佃国调入青岛六十六中,担任副校长、校长并兼任新疆班化学教学,与新疆孩子的朝夕相处中,他深深体会到:自己不仅是一名教育管理者、教师,还要担负起新疆孩子们家长的责任。新疆班的学生远离家乡,想家、心情不好时无法与父母面对面倾诉,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工作中,他细致地观察着每一个学生,常备一些零食、水果、学习生活用品,不时地将一些学生叫到办公室谈心交流,对于积极学习和快乐生活的学生,他会给予激励;看到一些学生心情郁闷、默不作声,他就会嘘寒问暖、长时间交谈,直到学生打开心结吐露心声。学生迪克,母亲去世,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创伤,五岁、八岁的两个弟弟都要靠他父亲放牧抚养,生活十分拮据。他常常将斯迪克接到家中度周末、过节日,给他零花钱购买生活、学习用品。学生阿布都交不上大学学费,无法领取毕业证书,他及时予以资助。学生们经常通过书信、微信等形式向相老师汇报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并表达对相老师的感激与感恩之情,“老师,我永远忘不了您的教诲和帮助,我要做像您一样的人。”“老师,您每天到校这么早,注意身体哦。”每天的校园里,我们总能看到与相老师迎面而来的学生挥着手,纷纷喊着“帅爹好”“帅爹好”的温情场面。学生毕业离校的时候,孩子们会将相老师团团围住,诉说着即将离别的思念与惆怅,青岛火车站站台、乌鲁木齐火车站广场,以及在新疆家访和回访毕业生时,学生与相老师相拥而泣的感人场面,让所有在场的人为之动容。相老师是以“爱生如子”的教育情怀,赢得了学生的爱戴与尊敬!

相佃国常说,为新疆学生服务我们要事无巨“细”,让学生体验到家一样的温暖。每年秋季新生入校前,他总是亲自查看学生公寓生活用品、食堂饭菜搭配,让新生尽快适应学习和生活。每年中秋节春节,他总要陪伴学生一起度过。他就是这样,十几年如一日,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每天早到晚归,进教室串宿舍看食堂,为的就是让新疆孩子能够在舒适的校园里健康成长。

在相佃国带领下,青岛六十六中形成了一支敬业乐教、爱生奉献的教师队伍,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争当“四有”好教师的庄严承诺,书写了一个个民族团结教育的动人故事,让激情、开放、创新、超越的青岛精神融于勤奋好学、追逐梦想的天山学子心中,青岛、新疆两地学生携手并肩、团结互助、共同成长,促进了青岛、新疆文化的深度融合,编织成了民族团结教育的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青岛六十六中连续两次荣立青岛市安全维稳集体三等功,连续获得山东省民族团结教育创建示范学校等称号。

坚持不断学习、深耕课堂,做教育教学的排头兵            

作为新时代的“筑梦人”,相佃国始终感受到教师的使命与崇高,勇担重任培养国之栋梁,这种强大的信念与责任感,让他从不甘于做“教书匠”,而是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把握学科教学和教育科研的新趋势,以浓厚的教育情怀,深入的思考与探索,不懈耕耘,创新引领,孜孜不倦的追求做一名真正的专家型教师,并这种信念与坚持传递给学校每一名教师。

相佃国信奉“身正为范”的古训,不断提高师德修养,敬业爱岗,乐于奉献,把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看作自己最大的荣耀,把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当作自己终生的追求。他牢记“学高为师”的真理,潜心研究学问,每年购买大量教育理论书籍、订阅多种教学期刊,结合教学内容、疑难问题研究、论文创作等进行自学。教育理论是枯燥的,有些内容非常抽象,为了一个问题,他常常要查阅十几种书籍,奋战几个夜晚。长期的坚持学习,使他养成了读书的良好习惯,仅教育理论笔记和学习心得体会就写了三百余万字。

相佃国从不放弃任何学习机会,2004至2006年他自费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博士课程班,并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他常借参加各类教学研讨会、培训学习等机会,就有关教学难题向专家及同行请教。他从不缺席或中途退出研讨会,唯恐错过一个新鲜的词、一句深邃的话、一条重要的信息。丰厚的教育理论让他始终能够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处理着各种教学的问题,创造出一节节精彩课堂。他不仅自己很快成长为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还十分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跟市化学教研员一起,走进全市各高中学校,开设讲座、指导青年教师上课,辅导选手参加市、省、全国的教学比赛,为青岛教育发展尽到了一名优秀教师应尽的义务。这些活动进一步促进了他的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能力的提高。“金针度人”就是“自度度人”,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一个优秀教师的优秀之处,在于他能够随时接受并从容应对各种挑战。相佃国走上管理岗位后,也没能让他放下心爱的课堂。朋友曾经推心置腹地跟他说:“放下教学,专心经营管理,你不仅工作轻松,也容易出成绩”。他说,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做到教学、管理两全其美真是太难了,但一个坚守三尺讲台的校长,更能贴近学生和教师的心,更能触摸到教育的脉搏,也更符合当今教育发展的需求。就是这份热爱与执着,让他坚守课堂阵地,提升了个人教学艺术,取得了显著的教学业绩,赢得了学生、同事和家长的敬佩,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青岛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坚持课题引领、且教且研,做教育科研的领头雁          

新的高度,新的视野。教师即研究者、探索者和实践者。站在追求走向专家型教师的过程中,相佃国越来越感受到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只有教师是研究者才能更好的关爱学生的身心发展,才能更好的专注教育发展规律,才能更好的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

相佃国于1990年代末先后承担山东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和山东省教委重大研究课题“山东省中小学创新教育实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科研经验。之后的二十年里,他作为主持人承担国家级、省市级课题8项,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教学研究专著1部、教师专业发展专著1部,成为名副其实的研究型、学者型教师。

自担任副校长、校长后,相佃国充分运用教育科研这个有力武器,尝试解决学校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他一直都是学校课题策划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引领带动广大教师持续开展课程和教学改革研究成为他的重要工作方式。

针对学校新疆班的特殊性,他确定以“新疆班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为课题开展研究,理顺新疆班的课程设置与教学,使新疆班教学走上了科学轨道。历时三年、全校教师参与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实现了全体教师独立编写不同课型导学案、并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改革目标。“低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排查与改进措施”研究,换来了教师能够运用研究的视角、科学的方法、理性的思考看待教学中的问题。“板块式问题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加强教学内容的整体性研究,着眼于知识和能力体系的建构,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组,让学生有序思考、连续思考、有深度思考,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9年,青岛六十六中“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探究教学策略研究”成功入选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聚焦单元设计,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进一步深化“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转变,推动课堂改革升级。2020年青岛六十六中获评青岛市教育改革创新领军学校、首批青岛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实验学校,相佃国主持的《深度建构能力与素养课堂:探究教学二十年》荣获青岛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十八年来,相佃国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牢记“爱与责任”的神圣使命,在教育这片沃土上,他持之以恒的坚定信念,将立德树人教育之魂镌刻在内心深处,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教师的奋进之歌。(观海新闻/ 青岛早报记者 王彤)

责任编辑:杨海涛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