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与商量回访|新增四百多台,“急救神器”加速“上新”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于 滈  通讯员  韩世刚

本报8月20日讯 由市政协委员联络活动工作室、青岛日报社、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共同推出的“倾听与商量”协商平台第三期活动有了新进展。记者从近期举办的市政协重点提案督办跟踪问效活动中了解到,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在我市加速“上新”,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配置AED1017台,初步达到了我市《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场所配置AED的通知》中提出的按照“每10万人配置10-20台AED”的标准。

普及、推广和使用AED是市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提案之一。去年8月,市政协对3件有关“在公共场所配备AED”的提案并案进行了重点提案协商督办活动。去年12月11日,在“倾听与商量”协商平台第三期活动中,政协委员与市应急局等部门共同探讨了AED配置不足的问题。本报与观海新闻客户端随后同步推出《筹谋城市应急 共筑安全底线》报道,引起了各方对AED配置的广泛关注。

市政协委员调研我市AED配置工作。

今年,本报与市政协持续聚焦AED的配置工作。在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再次提交了3件与AED有关的提案。6月30日,本报记者继续探讨AED话题,在“圆桌话题”栏目推出了《“救命神器”AED何时遍地开花》,再次集合政协委员、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推进AED的加速配置和合理布局,再度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购置了50台AED。

据了解,“倾听与商量”协商平台推出第三期活动时,我市仅有不到600台AED,目前已增加了四百多台。其中,西海岸新区购置了124台AED,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购置了50台AED,全市部分学校通过捐赠或自购方式配备了32台AED。 

青岛长途汽车站、青岛火车北站、地铁8号线胶东机场站、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等公共场所是配置AED的重点区域。日前,市政协对我市AED配置工作进行了重点提案督办跟踪问效,现场指出了AED设置上存在的数量不足、标志不明、位置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对此,市应急局将积极协调教育、卫健、红十字会等部门,针对不同的场所,研究制定AED配置形式和标准,进一步丰富AED配置模式,并鼓励社会公益组织或基金参与AED维护与保养。

“AED发挥作用,除了数量要配足,还要找得到。”市应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已初步建立了青岛市AED管理平台,通过平台可以查看全市所有AED设备状态,并对AED设备进行全方位管理。下一步,该平台将与120平台实现共享联动,市民在拨打120急救电话时,根据电话指引,能够快速找到附近的AED,为院前急救赢得宝贵时间。

我市已培训AED专业持证操作人员2000人。

此外,针对AED认知不足、不敢用、不会用问题,市应急局加大了急救知识培训宣传力度。2020年12月19日至2021年6月5日,市应急局会同市应急志愿者协会先后在奥帆中心广场、万象城、台东三路步行街、即墨古城、中山公园组织开展了5场次第一响应人培训成果宣传巡展活动,向4000多名市民进行了AED应急救护等方面的模拟体验培训,发放宣传手册2万份,推进应急救护培训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据悉,我市已培训AED专业持证操作人员2000人、具备AED操作技能的第一响应人已超过12万人。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