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雷电监测设施、整合预警平台……青岛气象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22日讯 近年来,青岛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深耕“党建+”模式,推进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提升了工作质效,为“ 十四五”阶段青岛气象灾害防御布局、海洋气象灾害防御等提供坚实力量。

升级雷电监测设施 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针对当前主汛期雷电监测需求,青岛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全力开展全市大气电场仪、闪电定位仪等设备的巡检与运维保障,汛前对全市28个大气电场站点和7个闪电定位站点进行巡检和运维保障,并将青岛市气象局、崂山区气象局、即墨区气象局、莱西市气象局等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内的雷电监测设备迁移,重新布局到全市其他地段。

据了解,青岛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全力探索开展对雷电监测设备的野外校准标定、数据质量控制等工作。目前已完成对三维闪电定位仪服务器的运维、系统软件升级等工作,确保雷电监测数据正常传输。

青岛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正与多部门开展合作,全力筹建雷电数据中心,开展针对旅游景区等应用场景的雷电大数据应用服务,例如向青岛信号山公园提供雷电预警专项服务;在巨峰、太清宫等景区索道站控制室等处安装现场报警装置,可在雷电发生前5-30分钟发送至企业安全负责人手中。该项工作拓宽了雷电灾害防御与安全专业化服务内容,探索开展了基于场景、位置的综合气象安全服务等。

目前青岛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已升级改造青岛雷电预警服务平台(网页版),有效整合了气象资源,搭建以风、雨、雷为特色的综合气象预警平台。

加强雷电灾害防御 构建防灾减灾全民防线

今年进入汛期后,闪电频发,城区雷电风险显著提高。青岛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通过市政府12345热线和本单位服务电话等渠道收集和了解广大市民对气象灾害防御的需求,及时做出应对方案。

针对许多居民担忧城区老建筑屋面避雷带缺失和供电线路架空等雷电风险,青岛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组成团队,根据老建筑实际情况,赶制出了电路改良设计方案,并借机普及防雷科普知识,降低周边居民对雷电灾害的恐惧。

在社会服务方面,青岛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通过跨部门、跨行业开展多维度合作的方式,将防雷产品安全性能测试成功应用到产品的技术鉴定、 雷电灾害事故鉴定、轨道交通装备及零部件防雷产品、新能源设备产品等领域,扩宽了防雷社会服务业务,提升了防雷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持能力。

据了解,青岛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赴跨海大桥、青岛地铁、青岛港等重点企业进行对接沟通,根据其需求,提供场景式、有针对性的气象安全保障服务方案,服务效果明显。

筑牢雷电防御长堤 为海洋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近年来,为配套青岛国信集团实施的“蓝色粮仓”和“海洋+”建设规划,青岛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针对海水养殖对海洋气象预警服务的依赖性和敏感性,为国信集团全力提供海上雷电预报预警等数据技术服务,以海洋气象防灾减灾为基础,对“趋利+弊害”的新型海洋产业发展模式气象防灾服务进行了完善。

为丰富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青岛国信集团以30万亩海洋牧场和10万吨级深海养殖工船作为海洋发展重点工程,打造智能化和科技化的海洋产业生态圈 。该项工程对海上防雷事项提出了服务需求。

当前,针对日益增长的海上防雷服务需求,青岛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开展经常性学术合作交流,不断提高海洋气象专业研究,促进新型技术在海洋气象服务方面的应用。(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 通讯员 林泽磊 孟繁辉)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