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5天一项“创新”!青岛自贸片区爆发出巨大的热度与能量

106项试点任务实践形成143个创新案例,3项创新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3个……青岛自贸片区爆发出巨大的热度与能量——

平均5天一项“创新”,“自贸试验”频结硕果

建设自贸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我国陆续设立的21个自贸试验区锐意改革创新,深化对外开放,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年上半年,我国21个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1008.8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约3.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9%和31.9%,以不到全国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实现了占全国16.6%的外商投资和16.6%的进出口。

2019年8月26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设立,涵盖济南、青岛、烟台三个片区。青岛片区面积52平方公里,占山东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的43.3%,面积最大、承担的试点任务最多。建设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意味着青岛站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排”,迎来更全方位、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开放。

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孙进涛 摄

106项试点任务实践形成143个创新案例,3项创新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13个首创型案例获选山东首批“最佳实践案例”并复制推广;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3个,新增纳税主体是成立前纳税主体总量的70%以上;外贸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30多个百分点;跨境电商进出口连续两年以3倍增速增长……

进入“自贸时间”两年来,青岛片区爆发出巨大的热度与能量,成为城市高水平对外开放、制度创新示范带动的高地。

制度创新

总结形成143个创新案例

“有了分类监管政策,非保税货物可以与保税货物同仓存储,并在不移动库位的情况下随时完成状态转换,不但能降低物流成本,还让仓库库容利用率提高30%以上。” 对疫情下的仓库存储量,青岛中港仓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利晓非常满意。他说,对受疫情影响导致保税仓位下降的企业来说,这一监管模式无疑是雪中送炭。

王利晓提到的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是青岛自贸片区推广的一项特殊区域海关监管创新政策,也是山东通过国务院部级联席会议推广的创新案例之一。该模式允许非保税货物以非报关的方式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保税货物集拼、分拨后,实际离境出口或者出区返回境内,具有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有效盘活区内仓储资源等优点,受到区内企业广泛欢迎。

自贸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设立两年来,青岛自贸片区106项试点任务全部实施,总结形成143个创新案例,平均5天推出一项创新成果。其中,进口原油“先放后检”监管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模式”等13个创新举措在全省复制推广。

其中,进口原油“先放后检”模式是深入推进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的重要举措。青岛实华原油码头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先放后检’以后,我们公司的进口原油抵港后无需等待海关实验室检测结果,就可以卸货、转运,放行周期从2至3天压缩到了半天,每船原油可节省100多万元的船舶滞期费和租罐费,平均每吨降低成本4块钱。同时进口原油提货速度加快,提升我公司罐容周转效率35%,带动油轮靠泊速度的提高,有效解决了进口油轮滞港的问题。”

据黄岛海关介绍,自2020年10月1日实施以来,该关共采用“先放后检”模式监管进口原油256船次、重量3875万吨,累计减少验放时间超过12000小时。

两年里,青岛自贸片区克服创新举措碎片化现象,更加注重制度创新的顶层设计和系统性安排,积极探索全链条、全流程、全体系的系统集成创新模式,深入开展首创性、差异性、集成性改革探索。围绕提升贸易、投资、科技创新、人才交流、金融、港航物流便利化等六大领域,青岛片区推出的一系列集成性创新举措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大大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凝聚了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对外开放

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同比增59.3%

不久前,青岛自贸片区在政务服务大厅“自贸全链帮”服务专区设立国际人才服务专窗,为国际人才提供成长伙伴式服务。国际人才服务专窗可以提供工作许可、居留许可帮办代办,以及国际人才政策咨询、申报辅导、法律咨询、就业对接等服务。

这种着力构建“类海外”环境的措施,让片区内的外资企业感触颇深。“我们是青岛自贸片区一家德资企业,国际人才服务专窗的设立为企业解决了大问题。下一步,在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办理,以及国际人才政策申报上我们都可以找到专业团队作支撑,省时又省力。”青岛标迈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延坤说。

自贸区,是一种更高标准的开放。设立两年来,青岛自贸片区聚焦全球配置资源,不断拓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实现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为更多外资企业投资中国、投资青岛开拓了空间,培育了土壤。

前段时间,青岛引进的首个世界500强总部项目——日本欧力士产业运营平台总部项目通过工商名称核准,标志着项目取得重要进展。该项目作为青岛自贸片区成立以来引进的最大体量外商投资项目,对青岛招商引资具有里程碑意义。该项目能够落地,得益于青岛日本“国际客厅”全面打通中日双方产业合作、经贸交流通道,短短两个月时间完成与欧力士集团的洽谈、协议及合作方案起草等工作,迅速促成签约。

两年来,青岛自贸片区重点打造了青岛中德“国际客厅”、青岛日本“国际客厅”,为进入中国市场的德日企业、商会以及有意对接国际的中国地方政府、企业,提供集展示、推介、路演、接洽、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提供法律、审计、会计、签证、生活等全方位配套服务。据介绍,从去年5月份开门纳客以来,青岛日本“国际客厅”已签约、落户企业机构28家,建立起100多家日本企业的技术合作数据库,并与日中经济协会、瑞穗银行等15家机构及9家日本地方政府在华办事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高水平开放推动了外资外贸高质量跨越式发展。2021年上半年,青岛自贸片区完成外贸进出口882.1亿元,同比增长59.3%,增速分别高于全市、全省、全国19.7个百分点、17.1个百分点和32.2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5.35亿美元,同比增长127%,每平方公里实际利用外资是全国自贸区平均值的1.7倍。

营商环境

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3个

全国首个德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仅用一天拿到营业执照;山东自贸区首家外商独资旅行社通过“云上审批”,不到一个小时实现跨国落户;创新推出“先退后核”+“出口退税贷”税务服务,企业首次申报出口退税平均办结时间由20个工作日以上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

青岛自贸片区着眼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加快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的意识越来越强。两年来,青岛片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青岛片区在全国率先实行了“一证(照)通”改革新模式,整合多个行业主管部门事项,选定职业培训学校、书店、电影放映等办件频率高的行业,进行一次办成“一件事”的全链条流程再造。青岛片区打造了全国首个24小时“不打烊”企业设立智能登记系统,将涉及企业登记的“企业名称、户籍地址、企业登记住所”等相关要素数字化、标准化,以自动智能审批替代传统人工审批。得益于该系统,前湾保税港区企业开办已压缩至2个环节、1个工作日全部办结。

7月7日,由日本优然株式会社投资设立的青岛必思普乐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在青岛自贸片区完成注册,成为山东首家外商独资人力资源机构,填补了中高端人才双向交流缺乏外资载体的空白。为克服疫情期间跨境投资的不便因素,该项目通过“跨国不见面审批云办理”高效完成注册流程,从正式网上提交材料到发证,整个审批过程用了不到2个小时。

“具体工作中,我们围绕投资更加便利、贸易更加便利、金融更加便利、生活更加便利四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为落地青岛自贸片区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青岛片区营商环境办公室主任周峰表示。尽最大努力为企业节约时间和成本,成为青岛片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出发点。

“自贸区的政策在哪里?就在市场主体的诉求上。”青岛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区委书记,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工委书记孙永红说。以满足诉求为初衷,青岛片区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入驻市场主体快速增长。

截至目前,青岛自贸片区新增纳税主体8841个,占成立前该区域纳税主体总量的72.6%;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3个,累计达到115个,获评“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园区”。

产业发展

打造“航贸金”耦合发展主阵地

一切改革创新,都是为了发展。

根据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青岛片区将围绕四个方面的目标定位,重点发展国际贸易、现代海洋、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五大产业。两年来,多个相关项目在青岛片区集聚成势,初步构建出支撑片区发展的产业体系。

今年3月,位于青岛自贸片区的久实麟德(青岛)航空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发放了首笔融资款项,租赁标的物为波音737-800客机,承租人为SERENE AIR (PRIVATE) LIMITED(巴基斯坦宁静航空)。该笔业务的落地,标志着山东省首单单机融资租赁业务正式落地,也是青岛自贸片区在新业态方面实现的新突破。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金融开放创新的试验田,代表着国家金融开放创新的最高形态。设立以来,青岛片区正日渐成为现代金融业的“新热土”,金融机构纷至沓来、多家银行机构密集开业。青岛交银海控科创股权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完成注册,迎来首家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办理全国首笔中国—新加坡货币互换项下新元融资业务、成功落地山东省首笔以“坚戈”为结算货币的跨境贸易结算业务……青岛片区日渐成为新经济、新模式的诞生地。

致力于打造“航贸金”耦合发展的主阵地,青岛自贸片区动作不断。

作为全国重要的大宗商品交易集散地,青岛片区与山东能源集团、山东港口集团等合作打造了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该交易市场6月9日正式启动后,大宗商品交易额已突破4亿元。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时鸿岩表示,市场目前尚处于起步培育阶段,预计今年将吸引会员企业200家以上,实现交易额超过400亿元。


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汽车整车进出口口岸。 孙进涛 摄

6月17日,青岛自贸片区开放合作项目落地大会召开,集中签约48个重点项目,涵盖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五大主导产业。其中,外资项目10个,预计年内可实现到账外资1.03亿美元,年内创造外贸进出口可达408亿元。会上还同步揭牌中国大宗商品航运物流与采购基地、国际海员中心、国际船供中心等六个平台。

更令人振奋的,是片区制造业的发展。青岛自贸片区内已落户多个先进制造项目,有望补齐青岛在产业核心领域上的短板。中德生态园率先建成青岛首个5G全覆盖园区,园区内建成的5家工业4.0工厂中,3家获评2020年国家智能制造能力评估四级智能互联工厂;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落户园区,其研发的卡奥斯已成为全球三大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一和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青岛自贸片区发展势头十足。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努力建设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乘着自贸区的东风,西海岸正涌起更大的波澜。(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王凯)

青岛日报2021年8月23日4版

责任编辑:管佳宇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