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增2417家“专精特新”企业,胶州入榜企业位居区市榜首位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24日讯 今天,市民营经济局公布了2021年度青岛市“专精特新”企业名单,青岛市高校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2417个企业被认定为2021年度青岛市“专精特新”企业。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企业规模必须符合国家《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的规定。其中,专业化是指企业专注核心业务,注重专业化生产和协作配套的能力。精细化是指企业精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以美誉度高、性价比好、品质精良的产品在细分市场中占据优势。特色化是指企业利用特色资源,采用独特工艺、技术、配方或原料,研制生产具有特色的产品。新颖化是指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从行业分布看,2417家企业主要集中在高端装备、家电电子、汽车机车、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细分市场领域,比如青岛小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清原抗性杂草防治有限公司、思迈(青岛)防护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华云空气科技有限公司等。这些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小而精”企业,“硬科技”色彩突出。其中,专注研发高精度3D机器视觉模组的小优智能,去年获得同创伟业、石湖基金的千万级融资。

从区域分布来看,胶州市以入榜707家企业位居区市榜首位;西海岸新区以566家企业紧随其后;城阳区以199家企业位列第三;随后排名依次是崂山区183家、平度市162家、莱西市159家、即墨区158家、李沧区79家、高新区78家、市北区57家、市南区52家以及保税区17家。

近两年来,青岛“专精特新”企业呈快速增长态势,仅去年就认定了专精特新企业1521家,较上年认定数量同比增长66.3%。加上此次新认定的一批,青岛“专精特新”企业总数突破5000家。

鼓励“专精特新”,实质就是鼓励创新,助力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近期,“专精特新”概念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工信部也在2019年5月、2020年11月和2021年7月相继公布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

责任编辑:孙丽荣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