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地网”让问题企业无处藏身!青岛治臭氧推出监督执法新模式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11日讯  夏秋季节,臭氧成为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而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形成臭氧的重要前体物,因此VOCs治理是推动臭氧与细颗粒物PM2.5协同控制的重要手段。观海新闻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为降低夏季臭氧污染影响,今年6月份开始,生态环境部利用“天眼”持续对青岛市夏季臭氧污染防治开展远程监督帮扶工作,我市通过“天上看、空中探、地面查”的监督执法新模式,全面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有效治理和精准管控。

所谓“天眼”是指生态环境部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定期向我市推送臭氧前体物高值区,做到问题精准、时间精准、区位精准、对象精准和措施精准,有效解决基层在高值区排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少,执法难以实现全覆盖的短板。“‘天眼’可以帮助执法人员快速定位到具体企业,精准发现问题,大大提高了执法效率,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而在生态环境部推送的高值区基础上,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利用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进步叠加全市挥发性有机物重点企业坐标,实现高值区域内挥发性有机物重点企业名称、地址、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等基本信息明了清晰,为执法人员高效准确“拉地网”,实现企业、园区、城市污染源精细化排查和监管提供保障。执法人员同时综合运用无人机、PID便携VOCs分析仪对泄漏点源进行探测分析;利用大气监测走航车,巡查VOCs排放源头,实时监测溯源,实时动态监测大气中VOCs的成分和浓度,快速锁定VOCs违法违规排放疑似企业,从而实现了“天上看、空中探、地面查”的生态环境信息监测智慧化、监管实现全覆盖。

在高科技溯源的助力下,青岛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组织骨干力量,协调技术支持,带领相关大队开展排查,及时准确上报排查情况,确保各项工作要求和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执法人员在排查中深入了解企业关切,送政策、送技术、送方案,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污染治理的实际困难。重点针对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以及油品储运销等行业,排查治污设施是否按要求建设,是否正常运行维护,无组织管控要求是否到位,治理效果是否达到要求,及时指导帮助企业立行立改,提出合理化整改建议,指导帮扶企业做好VOCs治理和管控工作。

截止目前,在生态环境部的监督帮扶下,青岛市开展高值区挥发性有机物排查10轮,累计派员353人次,涉及57个高值区域,7个区县,共排查企业1003家,发现环境问题161个,其中,立行立改问题89个、限期整改问题52个、立案处罚问题20个。对于发现的环境问题,指导和督促相关企业及时整改并完善管理措施,涉嫌环境违法行为依法立案调查。(青报全媒体记者 吴帅 通讯员 刘岩 葛晶晶)

责任编辑:孙丽荣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