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篆刻为美丽乡村留下乡愁印记,崂山百村村名篆刻艺术云展启幕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11日讯 9月11日,“乡脉印记·方寸气象”崂山百村村名篆刻艺术云展启幕。该组作品是篆刻家、崂山印社社长王海明历时4个多月时间完成的,共展出篆刻作品140件,包括崂山百村村名篆刻作品长卷和139件村名篆刻作品。

王海明和他的崂山百村篆刻作品。

139个村庄有了篆刻符号

“乡村,是崂山文艺家创作的重要情感载体;篆刻,是传承崂山乡村文明记忆的重要艺术形式。”崂山区文联工作人员介绍说。

2020年,崂山区文联以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为主线,积极推进“文艺回乡”,实施“崂山百村村名篆刻工程”,致力推动篆刻艺术更好地服务于乡村的对外宣传、文创开发和文明建设。

崂山印社社长王海明是崂山区文联首批签约制文艺家之一,多年来铁笔耕耘,用心用情地创作了大量宣传崂山的主题篆刻作品。

2020年1月份开始,王海明承担崂山区文联的“崂山百村村名篆刻工程”的任务后,多次走进崂山区的社区,走到居民身边。“我是沙子口人,从小就喜欢书法,走到乡村里,可以让我更好地思考和学习。”王海明介绍,在创作期间,崂山区有“七张村”、“八下庄”的说法,还有四个姜哥庄等,遇到同一个字时,需要用不同的手法来呈现。最终历时4个多月后,整组作品顺利完成。

王海明告诉观海新闻记者,他在篆刻创作力求“一村一风格、一村一样式”,灵活运用铁线篆、汉印风格、写意印风、肖形印、老宋体等多种篆刻形式,让篆刻艺术生发于方寸之间、鉴赏于毫发之际,于铁刀金石中凸显出篆刻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境界,单独欣赏每个村的篆刻印章,皆有文字造型之美、章法布局之美、工艺表现之美和金石自然之美。



首次展示崂山百村篆刻

在崂山区文联,王海明向观海新闻记者展示了这139件村名篆刻作品。每一方印章都印刻着一种浓浓的乡情、乡忆、乡愁,不仅体现着篆刻家对崂山乡村的深情和热爱,也蕴含着每个村庄的特色人文元素和别样风物风情。

其中,马鞍子村的“马”字,就直接刻成一匹带马鞍的马。大麦岛、徐家麦岛、王家麦岛、还有大崂、中崂、南崂、北崂等,村名中有相同字,就在字体和形式上予以多样变化,反复筛选、比较、再创作,力争让每一个村名都不相雷同、便于识别,使每个印章成为每一个村独有的标识。

王海明说,在篆刻过程中,每一个村名都是反复考量方案,前前后后他用坏了6把刻刀。集中完成并展示139个社区的村名篆刻,这在崂山区尚属首次。本次云展平台为“崂山文艺”微信公众号、“崂山嘉汇”客户端。


观海新闻记者了解到,在崂山区文联的积极推动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喜欢到崂山采风、创作,助力崂山区乡村文化振兴,他们爱崂山、写崂山、画崂山、唱崂山,为崂山建设开放创新怡居的山海品质新城贡献了更多文艺力量。(青报全媒体记者 陈勇 通讯员 仝莎莎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陈勇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