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药学院教授屠鹏飞荣获“肉苁蓉之父”称号,让农民实现“点沙成金”!

在新疆和田地区北纬37°的地方荟萃着人类文明胜迹,凝聚着大自然的灵气,却又常年遭受沙尘暴的侵害。北京大学药学院屠鹏飞教授扎根大漠30年,用一株肉苁蓉将科研写在祖国大地上,架起生态与健康的桥梁!把沙漠变成聚宝盆,让农民实现“点沙成金”!而他,也被称为“肉苁蓉之父”

阐明一味中药,解决一种资源

1990年,屠鹏飞师从著名生药学家楼之岑进行博士后研究,他选择了当时比较冷门的肉苁蓉作为科研课题。但是到了新疆他才发现,野生肉苁蓉正面临着灭绝的危机,预见到肉苁蓉的资源危机后,他开始着手于研究肉苁蓉的人工种植技术。

“肉苁蓉“俗称“沙漠人参”,是一种沙漠寄生植物,主要寄生在梭梭和红柳的根部。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关于肉苁蓉种子如何能寄生到寄主的根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1990年,屠鹏飞从北京到新疆单程需要10天,首先在北京坐火车四天三夜到达新疆,穿过天山,然后顺着塔克拉玛干沙漠走6天才能到达于田县。而野生肉苁蓉分布最多的地方位于达里雅布衣,这是一个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小镇,不通公路,从于田县城出发,还要穿越无数个大沙包,颠簸一天才能到达。由于条件艰苦,屠鹏飞只能自己带帐篷住,身上被晒到脱皮,甚至没有水洗漱。为了破解肉苁蓉的寄生之谜,屠鹏飞努力克服这些困难,多次来到这里实地研究肉苁蓉。

经过大量的生物学研究,屠鹏飞终于发现了肉苁蓉寄生的奥秘。肉苁蓉的种子能够发射信号物质,寄主的根就主动地往肉苁蓉上长,然后肉苁蓉就会长成一个吸器吸在寄主的根上。在掌握了肉苁蓉的寄生原理之后,屠鹏飞用大量的科学研究,力证了新疆和田地区生长的管花肉苁蓉的药用价值,2004年,在屠鹏飞的提议下,国家药典委员会决定把管花肉苁蓉录入2005年《中国药典》,此举确立了管花肉苁蓉作为中药材的合法地位,屠鹏飞也因此被授予和田地区科技特等奖。

治理一片沙漠,改善一域生态

随着气候的不断恶化,土地沙漠化成为了全球普遍关心的问题。我国有沙漠面积13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5%,防沙、治沙是我国政府和沙区人民很重要的事情。我国原创的编草方格来防沙、治沙效果很好,但是成本较高,西部沙漠里的公路两旁有很多草方格,由于缺乏维护的资金,已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肉苁蓉分为荒漠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管花肉苁蓉的有效部位可以被开发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新药——苁蓉总苷胶囊,而荒漠肉苁蓉则是治沙的优质植物,屠鹏飞将荒漠肉苁蓉推广基地选在了沙尘暴最严重的地区,内蒙古阿拉善盟和新疆和田地区,大规模推广沙生植物、肉苁蓉及其寄主植物的种植。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屠鹏飞治理沙漠512万顷,创造了中国特色可持续治理沙漠模式,于田县城外15公里半径全部被寄主植物红柳包围,浮尘天气从原来每年240天减至128天。

现在那些地区已经旧貌换新颜,初夏时节,如果有机会到新疆的和田地区,就会看到数万亩沙漠变成了绿洲,公路两侧一望无际的红柳,盛开着鲜红的花穗,随风起伏。如果四五月份到新疆,一行行鲜花盛开的肉苁蓉,形成和田地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形成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

屠鹏飞在采访中曾说:“像我们搞药学的,实际上是一个应用的学科。如果我们仅仅是为了发文章,我觉得没有很好的体现我们的价值。所以我这个人,特别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我能够把我研究的,能够用起来的东西,一定会想办法把它发挥作用。”怀揣着这种信念,屠鹏飞把科研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成就了大漠地区一个新兴产业——肉苁蓉生态产业。

经过长期研究,屠鹏飞团队搞清楚了肉苁蓉的寄生过程和寄生条件,发明了肉苁蓉种子萌发率测定方法,建立了接种技术,解决了冻害防治方法;又接连研发了接种机和采挖机,实现了机械化,建立肉苁蓉高产稳产技术,发明优质肉苁蓉加工技术,使有效成分含量提高5~10倍。

2012年,当得知国家科技部和财政部正在实施科技惠民计划,屠鹏飞决定抓住这次机遇。他牵头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于田县林业站联合申请,得到了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资金支持,从种子到种植技术,手把手带领老百姓种植肉苁蓉,平均亩产从上一年的18公斤一下子增加到100公斤。

屠鹏飞筛选发现肉苁蓉的某些部分具有非常好的抗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病的作用,于是他们提取肉苁蓉有效部位,把它研发成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新药。另外,屠鹏飞团队将肉苁蓉突变的有效部位提取出来,研发成为一个治疗便秘,特别是老年性便秘的新药,将肉苁蓉跟其他一些中药进行配伍,开发出一系列肉苁蓉的保健产品。

由于屠鹏飞科研团队在新疆南疆和内蒙古西部大规模推广沙生植物、肉苁蓉及其寄主植物的种植,不仅为贫困地区带来了重大生态收益,而且还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他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奖。

从事肉苁蓉研究的30年里,屠鹏飞扎根祖国大地,迎难而上,克服科研过程中的种种挑战,怀揣着科学的严谨和对人民的关怀,在广袤的沙漠中,书写了自己的人生。

屠鹏飞纪录片出自系列人物纪录片《北大之光》。《北大之光》系列纪录片由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出品,记录了北大老中青几代学者扎根中国大地,在各自研究领域做出突出性贡献的历程。通过讲述故事,分享感悟,展现了几代北大学者爱国爱校、敬业奉献的精神品质。

(来源:北京大学)

实习编辑:潘新宇

责任编辑:杨海涛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