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收网五六小时只为“拽”蟹子 青岛市场一天出百万斤

刚收的肥蟹子,让人笑开花。徐常青 摄


如果说开海是一场属于青岛人的味蕾狂欢,那么螃蟹则是这场狂欢里的巅峰味道。洗刷干净,大火上锅,蒸十几分钟,掰开蟹腿,饱满的腿肉进嘴,丝丝鲜甜,再打开蟹盖,昂扬!满黄!填上满嘴,鲜得说不出话,蟹壳的尖角自然是不能放过的,好的蟹子,这里头都填得满黄,拿筷子头细细拨出来,就是这种边边角角吃起来才最有味道,最后把肉吃一吃,筷子落下,肚子已饱。9月1日,晚报记者跟随青岛郭老三水产有限公司的收蟹船出海,探访了首船本地螃蟹上岸的过程。

近海蟹子都是这样一只一只被“拽”上来的。徐常青 摄


螃蟹是一只只被“拽”上来的
准备好冰块、水箱、淡水、食物,收蟹船出海,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收蟹船来到崂山头东边的海域,这里的水面远近分布着各式捕蟹船,不少正在起网收蟹子。
蟹子是怎么捕获的?不是拖网,也不是钓,而是一只一只“拽”上来的。随着渔民熟练的拉扯,一只只螃蟹挂在渔网上,摘下,扔到水箱,重复收网,这个动作需要重复5—6小时,在此期间,渔民们始终重复这个动作,收完再将网重新撒回海里,隔天再来收蟹子。大浪推着船上下左右剧烈摆动,渔民们却站得稳稳当当,丝毫不影响手上动作。

蟹子一上岸就被收购商一抢而空。 徐常青 摄


一筐蟹子两三分钟就能分好
负责人郭老三联系好了一艘装满蟹子的渔船,吩咐全力冲刺赶过去。两艘船刚停稳,一筐筐蟹子飞速搬到船上,郭老三戴好手套开始飞速分拣。“大的,中的,皮的。”这是行话,大的是指七八两以上的好蟹子,中的个头小一些,半斤往下,皮的则是指“瘦蟹子”,没多少肉。
在螃蟹一行干了三十年,被同行称为“青岛蟹王”的郭老三分拣蟹子手速飞快,宛如X光机,拿到手就能立刻判断蟹子的品级,扔到不同筐里。“中的,41斤!”一筐蟹子过完称,渔船渔民立刻汇报给船老大,两边记下数字,回头汇总好算账。半个多小时,一船700斤的蟹子就已经全部清点分类完毕。
终于收着头船螃蟹,郭老三显得很兴奋。他拎起一只螃蟹,“明显要比去年的个头大、分量重,真不错。”。当天,郭老三的收蟹船共收了2000多斤本地螃蟹,回到岸边,立刻被市区老客户抢购一空。接下来的时间,这些蟹子就会通过各种方式被市民购买回家,端上餐桌。

收蟹子、分拣、称重,短短几分钟就能分好一筐蟹子。

青岛市场一天出百万斤螃蟹
“这还不算多,我公司其他所有船加起来,一天能收七八万斤蟹子。”郭老三笑称,这在青岛市场也只是冰山一角,加上郊区、县市的话,青岛市场一天能上百万斤螃蟹。”由于江苏地区开海比咱早一个月,整个8月,南方的蟹子都在青岛市场唱主角,但开海以后,这个数很快会改变,本地蟹子隆重登场,占到市场份额的40%左右。
青岛人买蟹子,第一句话一定是:“是不是本地的?”真不是青岛人自信,青岛的蟹子味道就是好。虽然和南方梭子蟹都属于同一个品种——三疣梭子蟹,但青岛本地梭子蟹水温比南方低,海水含盐量高,近海底质砂底,出产的梭子蟹子肚皮白,干净,因此肉质比南方梭蟹更胜一筹。所以哪怕今年市场上的南方蟹子,10—30元一斤,本地蟹子30—80元一斤,价格贵出一倍,也阻挡不了大家对本地蟹子的喜爱。
而且近年来,青岛海洋渔业部门不断加大梭子蟹增殖放流的数量,再加上建立了很多公益海洋牧场,为螃蟹等渔业资源提供了一片保护领地。今年的螃蟹产量喜人,30—80元一斤相比往年已经是比较便宜的价格,开海后,本地蟹子也会大量上市,满足青岛人的胃。

鲜亮、饱满、瓷实就是好蟹子
怎么区分本地和南方蟹子?郭老三教了几招:本地蟹子颜色更深,色泽鲜亮。腿又粗又长,南方蟹子腿略细。
怎么挑肥蟹子?最实用的方法就是看蟹子两端的“三角区”,越大越肥。还可以通过蟹腿的光泽分辨,越发亮的就越不肥。挑螃蟹不要掂重量,因为肥的瘦的都很重,要用手去捏一捏,摸着很饱满很硬的就说明螃蟹够新鲜够肥。再就是看颜色,翻过来看肚皮,呈瓷实的白色,说明是个好蟹子,如果颜色透明,可能是个“皮”的。
头船本地螃蟹上岸后,郭老三水产公司的收蟹船再次出航。郭老三说,他们组建了日照、江苏、大连等五地的船队,在符合国家海洋渔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通过多样合作模式, 对全国船队进行资源调拨,实现优先货物收购权。“后期,我们每天都将有本地螃蟹上市,每天上市量将超过5万斤,随着本地螃蟹上市后,市民将能吃到越来越多的本地螃蟹。”郭老三告诉记者。

记者手记
跟船的7小时渔民生活
有眩晕有焦急有喜悦

对于一个从未跟船出海过的人来说,这显然是一次难得的体验之旅。出海的前半小时,沉浸在兴奋中,海浪翻滚,船只上下左右摇摆,惊险刺激。很快新鲜感过去,碧海蓝天也变得单一无趣,剧烈的大幅摇摆也变成了不少人晕船的催吐剂,晕车尚可以随时停车下来, 可茫茫大海上无处可逃,只能在船上继续坚持。好在记者是幸运的那个,没有晕船反应。但长时间的航行,没有目标物,没有信号,难免心焦。很难想象,这就是渔民们日常大部分时候的生活。
还好很快联系上了满载的作业船,当看到满仓的蟹子,全船兴奋起来,一筐筐蟹子递送到捕蟹船上,解开绳,一个个挑选,一筐筐称重,“大的,45斤!”“中的,38斤!”渔民粗犷的吆喝穿透海面,对面船老大记下每筐重量,“快!都过来帮忙!”原本因为晕船而无精打采的船上热闹了,活泛的蟹子有力地扑棱着腿,拍打得气氛热烈沸腾。“大自然的馈赠”感染力是强大的,作为旁观者,也难免沉浸在这份喜悦中,渔民一出海就有满满的收获,收蟹船有了好的货源,劳动有了成果,这份最朴实的快乐让心焦和乏味烟消云散。
从最初的刺激、兴奋、新鲜,到眩晕、不适,一开始没收到蟹子的共情焦虑,看到满筐肥蟹子的喜悦,短短7小时虽浅尝辄止,却也走马观花体味了一把渔民生活百态。面对空旷的海面,渔民的生活不分昼夜,单一乏味,但同样是这片海给了他们无尽馈赠、喜悦与生活的光。
又收了一船蟹子后,记者一行踏上归途。此时夕阳入海,暮色降临,船舱里,开船的老大哥打开灯,船舱立刻笼罩在灯光里。远处小岛上灯塔闪烁,最后几缕夕阳也即将被夜色吞没。
“这是大公岛,这是小公岛。”开船老大哥一一指给记者看。当问起每天重复这样的生活会不会很枯燥,“当然会啊,但这就是工作啊。”老大哥笑着说。
不远处,大大小小的渔船开足马力往回赶,远处,岸上千家万户陆续点起了灯,来码头买海货的人,正在赶回家的途中,赶着和家人分享开海第一盘海鲜,这是属于青岛人的秋天第一口鲜滋味。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高静文)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