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台|部分文化场馆设施“短腿”服务缺位

青岛日报2021年9月3日7版

场馆内,无障碍设施不能用,服务岗空无一人;场馆外,车辆乱停、商贩占道……

部分文化场馆设施“短腿”服务缺位







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场馆是城市文脉具体而综合的载体,记录和呈现着城市的过去,展示和映照着城市的当今,市民浸润于此,共享文化惠民红利。不过,因部分场馆周边配套设施“短腿”、馆内服务缺位,其文化形象大打折扣。市民希望相关区市精细管理、提升服务。

问题1:

无障碍设施“不能用”

根据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要求,文化场馆需要设置轮椅通道、扶手、缘石坡道等无障碍设施。多位残障人士向本报舆论监督热线道出了他们的苦恼:“有的文化场馆没有配套无障碍设施,有的无障碍设施配套不完善,有的虽然设置了无障碍设施但不好用、不能用。”

近日,记者在市北区馆陶路49号的道路交通博物馆探访发现,该博物馆正门有5级台阶,但没有设置方便轮椅通行的无障碍设施。



■位于市北区的道路交通博物馆门前没有设置无障碍设施。

“坐轮椅如何进入博物馆参观?”记者以游客身份询问博物馆工作人员。“只能将轮椅抬上来。”该工作人员表示。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博物馆共有两层,没有电梯。“如果参观二楼,还要连人带轮椅一起搬上去,因此不适合坐轮椅的游客参观。”现场一位工作人员说。

一位残障人士告诉记者,西海岸新区图书馆存在无障碍设施“不能用”的问题。

记者实地探访时看到,西海岸新区图书馆的正门没有无障碍通道,西门虽然设置了无障碍通道,却大门紧锁、无人值守。

位于鞍山二路的市北区图书馆则存在无障碍设施“不好用”的问题。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楼门前共有5级台阶,现场虽然设置了无障碍通道,但无障碍之路却障碍重重:该通道宽度不足一米,且临楼梯一侧没有任何护栏,沿途还有3扇外开的玻璃门阻拦。

“想要坐轮椅从这里通过很不安全。即使从正门进入大楼,图书馆在三楼,而楼内没有电梯,还是上不去。一楼没有任何服务设施,只张贴了一个求助电话。”家住附近的居民李女士抱怨说,“我父亲今年73岁,平时爱读书。但因他腿脚不便,守着家门口的图书馆却进不去。”

记者拨通了大门处张贴的特殊群体求助电话,有工作人员回复:“没办法让轮椅上楼。”

记者在实地探访中看到,青岛市劳模工匠展示馆的无障碍通道布设得令人“摸不着头脑”:展示馆门前有3段台阶,无障碍通道仅设置了半程,距离入口处还余下7级台阶。青岛纺织博物馆东门的轮椅坡道两侧没有扶手,且坡道和地面之间有一定的落差,存在安全隐患。

有残障人士告诉记者,相比麻烦他人抬进抬出,他们更希望在无障碍的环境下自力更生,像普通人一样享受城市的文化福利。在采访中,一些腿脚不灵便的老年人表达了同样的心声。

此外,记者还发现青岛市劳模工匠展示馆、市北区图书馆没有施划无障碍车位,也给残障人士出行带来不便。

问题2:

志愿站点无人值守

一些文化馆、展览馆的服务岗无人值守问题也是市民吐槽的话题之一。

西海岸新区珠江路1001号集合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场馆,一楼出入口设有一处志愿服务站点,配备了应急药箱、雨伞、轮椅等便民物品,但现场设置的工位上却不见服务人员。



■西海岸新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的志愿服务站点处无人值守。

记者从一名保安那里了解到,该志愿服务站点并不安排固定人员和时间值守。记者在现场探访的1个小时里,该志愿服务站点始终无人。

“我到图书馆看书、借书的次数比较多,发现楼下这处志愿服务站点无人值守。”市民张女士谈了她的感受,“不安排人员经常值守,也可以设立电话,或者通过非人工兑现服务。这样虚设一个志愿服务岗位有何意义?”市民刘先生补充说:“志愿服务站点除了提供咨询服务,还应包括对市民进行文明行为引导、提醒市民遵守场馆规章制度、协助管理员进行管理等。”

记者通过手机地图软件查询了解到,在西海岸新区图书馆的页面下,“服务意识差”“态度冷漠”“保安‘口吐芬芳’”等评价表达了网友们对该馆服务的不满。

市北区图书馆同样存在志愿服务站点空岗问题。8月26日,记者在三楼阅览室内看到,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无人值守,志愿服务的绶带搭在椅子的靠背上。现场公告显示,阅览室、自习室实行限员管理,进入阅览室和自习室需要登记。由于无人监督登记,登记簿上的信息并不全。

问题3:

禁停标志形同虚设


文化场馆周边的交通秩序问题也受到市民的关注。位于老城区李沧区的永年路图书馆、少年宫门口的乱停车问题就被不少市民诟病。

李沧区永年路图书馆位于永年路20号市民公共服务中心一楼。“尽管门前设置了禁停标志,但仍有不少车辆停放在道路两侧,把四车道变成了两车道,堵车现象时有发生。”一位图书馆常客告诉记者,“禁停标志形同虚设。”

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禁停标志下面停靠着车辆外,设置在李沧区市民公共服务中心对面的永年路、文安路公交站同样被车辆占据,公交车无法正常进站,乘客们只能在行车道上下车。

道路两侧停放的车辆对过路行人的安全也不利。“过马路的行人和驾驶员的视线都会被停靠的车辆遮挡,形成盲区,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一位等车家长告诉记者,她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借书,“由于过往车辆较多,每次过马路都紧紧揽住孩子的肩膀。”

前往李沧区少年宫的家长、学生则被人行道的问题困扰。李沧区少年宫位于永平路19号甲,由于周边停车不便,有些家长、学生选择乘坐地铁,但少年宫与永平路地铁站之间100多米的人行道却障碍重重。

记者8月31日实地探访时看到,地铁永平路D出站口附近,6辆小轿车停放在人行道上,两家水果商贩也将三轮车开到了人行道上,原本宽敞的人行道显得十分拥挤。记者朝着少年宫方向行走约50米,一家烤肉店的遮阳篷又将人行道占据了大半,路人不得不从篷架一旁侧身通过,或者弯腰从篷下经过。

“建设文化场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设施往往达到星级,但场馆外围环境却不尽人意。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多多关注文化场馆周边的秩序问题,让场馆进出通道更加顺畅有序。”有市民对此表示。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邱 正

记者点评

对照标准,让场馆“内秀外美”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文化场馆,是传播文明的重要阵地。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测评标准就像是一把标尺,测量着文化场馆的“长”与“短”。

从记者探访的情况看,部分场馆的硬件设施、软件服务显然距离“文明典范”标准有差距,而产生差距的原因无外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漠不关心、“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敷衍了事,或者是“绣花不细,针脚不密”的粗枝大叶。

比如说,有的根本没有按照测评标准自查自纠,明摆着的问题却发现不了,无障碍设施设置不足、不规范甚至缺位等都没有当回事。有的对照标准“照葫芦画瓢”,画得不像甚至是走了样,按照测评标准设置了志愿服务站点,并通过张贴标识承诺“对视力残疾人和听力残疾人提供信息无障碍服务”,而现实却是无人值守岗位,承诺的各项服务如何兑现?有的则是“差不多”“都这样”的心态作祟,市民关注的焦点成了见怪不怪的常态,场馆外围胡乱停车、占路经营等问题已是习以为常。

解决上述问题,让文化场馆“内秀”也“外美”,这需要系统答题、组合出拳。场馆管理主体需要上紧“对标”的弦儿,一一对照标准,硬件设施缺哪儿补哪儿,软件服务不再停在嘴上、挂在墙上,而是要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场馆外围的相关部门需要有重点区域的星级服务意识,以街区文化地标的维度优化文化场馆的外围环境,让文化场馆不仅“内秀”,而且外在也美。

文化场馆的测评标准已明确,只要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常抓不懈,并且做到层层明确责任,把标准分解到面、细化到点,强化精细管理、高质服务,杜绝形式主义、短期行为,守牢底板、补齐短板、拉长长板,文化场馆及外围就一定会成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点位的“优等生”。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