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3日讯 “你好,我们同事买的学区房要黄了,首付款都付了,却贷不了款,你们看看能不能帮帮忙呀”。这番话让崂山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一时摸不着头脑。
来电人是某技术研发公司行政人员刘女士,该公司员工孙先生正着手购买一套学区房,首付款已经交了,只要拿到贷款后即可办理过户,孩子入学这件大事也就能尘埃落定了。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孙先生的贷款被银行驳回了,原因是孙先生所在的公司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拿不到贷款,后续签合同、过户等一系列手续都无法办理。
了解到刘女士公司是因为超过指定期限后才年报,导致被列入异常名录后,崂山监管局工作人员立即行动,一边指导刘女士使用“崂山市场监管”公众号“微服务”平台“信用修复”功能准备申请材料;一边向相关领导汇报情况,即刻受理,即刻审批。从接通刘女士电话,到将该企业从经营异常名录中移除,仅用40分钟。
崂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上线‘微服务’平台,为的是让咱企业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但事关企业信用,企业要按规定做好信息公示、提报相关材料,临上阵再磨枪的做法要不得!”
据悉,自2020年2月,崂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省首创信用修复线上预审以来,共有872家公司通过微信端完成经营异常名录移除,累计释放注册资本600.46亿元。
需要提醒的是,虽然有“信用修复”作保障,但不可控因素太多,不是每次都能“压线过”,一旦被列入异常经营名录或者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后果非常严重:在办理登记注册业务时将受到限制,并受到多个部门联合惩戒,在注册新公司、生产经营许可、融资、政府采购、招投标、获得荣誉、取得政府资金支持等方面,将被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
新闻延伸
以下四种情况会被列入异常名录
1、未按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的;
2、未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责令的期限内公示有关企业信息的;
3、公示企业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4、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的。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 通讯员 孙婧 李爽)
责任编辑: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