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快评 | 最严网游防沉迷,需匹配最严执法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评论员 王学义

国家新闻出版署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甚至沉迷网络游戏问题,进一步严格管理措施,其中“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的规定,引发广泛热议。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是个老问题了,而此次《通知》堪称是“最严规定”。早在2007年,针对网络游戏的防沉迷系统就已上线。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出台规定:“法定节假日每日累计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累计不得超过1.5小时”。此后,不少家长反映该标准仍然太过宽松,建议从严压缩。此次《通知》严格而细致地划定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的具体时间,这在国家政策层面尚属首次,彰显了国家对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决心。可以说,这也是对广大家长呼声的一种回应,是对“严”字当头的再次重申。

以“最严”态度,来对待防网游沉迷,是极其必要的。我国未成年网民是“网络原住民”,截至2020年其规模已达1.83亿。相关研究报告显示,上网听音乐和玩游戏是未成年人主要的网上休闲娱乐活动,占比分别达65%和63%。如果不对网络游戏加以科学规范,未成年人就很可能染上网瘾,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在公安机关查获的案件中,青少年因网瘾引发犯罪案件屡见不鲜。另一方面,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也会对家庭的财产安全带来威胁。比如,2020年5月媒体报道,胶州市民王先生为方便孩子上网课,将家里淘汰的一个旧手机给儿子使用,没想到儿子因沉迷网游和打赏主播,10天就消费了近6万元。显而易见,约束未成年人参与网游,顺应民意,大快人心。

从具体规定来看,《通知》主要朝三个方向发力。其一,划定红线,严控时间。其二,管理到“人”,强调治理网络沉迷中的企业责任,让家庭和企业携手监督未成年人进行网游账户实名注册。其三,强化监管,明确要求各级出版管理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处罚力度,倒逼网游企业严格履行社会责任,从产品开发的源头做好把关。这三个方面,直击未成年人网游沉迷的痛点,无疑值得期待。

也要看到,有了“最严规定”之后,还要匹配“最严执法”。无须讳言,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之所以成为痼疾,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一直以来执法的乏力。从“青少年模式”上线至今已经过了14年,然而在一些平台那里依然形同虚设。监管部门早已关注到网游实名制问题,也曾三令五申,且技术门槛并不高,为什么窟窿迟迟不堵上?就算是相关平台耍心机敷衍,那监管部门就不能主动作为吗?这一次,《通知》在内容方面打好了“补丁”,但真正落地还是需要相关部门严格执法,对违法违规行为果断追责,少了“亮剑”这一关键环节,再“严”恐怕也只能停留在口头上,这是公众所不希望看到的。

各大网游平台也必须加强自律,不该赚的钱就别赚,不该拿的钱就别拿。要知道,公道自在人心,而人心也是市场,脱离了社会责任,又有什么未来可言?

责任编辑/王学义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