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统计局局长刘岐涛做客“民生在线”:青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6.34%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8日讯 今天下午,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岐涛做客“民生在线”,围绕“打造优质统计服务 助力高质量发展”主题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网谈中,刘岐涛表示,今年以来,全市统计系统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务,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以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为主线,深化统计改革创新,强化统计分析服务,为促进我市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提供坚强的统计保障。

城镇化率是“美好生活”标志性数据

刘岐涛介绍,人口状况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国情,人口普查是摸清人口“家底”的重要手段,也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之一。前段时间公布了我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其中,城镇化率这个指标体现出人民得到公共服务的程度。“人们常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镇化率的提升,也可以视为人民福利水平提升的标志性数据。”他表示,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全市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768.85万人,比2010年增加195.31万人,增长34.0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38.32万人,比2010年减少59.65万人,下降20.0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6.34%,比2010年提高了10.5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2.45个和13.29个百分点。

青岛人口状况中的老龄化趋势同样值得关注。我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204.26万人,占比达20.28%,高于全国1.58个百分点,低于全省0.62个百分点,较2010年提高5.5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142.98万人,占比达14.20%,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0.93个百分点,较2010年提高3.9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不断加深。”刘岐涛解释,但同时,随着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均预期寿命逐年提高,80岁以上高龄人口规模明显扩大。2020年,我市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有29.06万人,较2010年增加9.61万人,增长49.41%,这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

工资物价数据与“体感”不同

工资统计数据是网友关心的热点话题。有网友提问“为什么公布的平均工资和感觉到的实际收入有差距?”刘岐涛答复,首先要区别“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社会平均工资”。从2019年开始,国家统计局不再公布“社会平均工资”,只公布“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劳动工资统计主要统计法人单位的就业人员,而个体就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非单位就业人员不在工资统计范围内。感觉实际收入与公布数据之间存在差距是可以理解的,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每年公布的职工工资是一个平均数。在这个平均数中包含了高工资收入者,也包含了低工资收入者等多种情况。二是职工自己计算的工资收入与统计部门公布的职工平均工资在范围上可能存在差别。大家计算收入时往往只计算实发工资,而统计部门公布的职工工资是税前工资总额,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尽管进行了不同分类统计,但由于反映的是全市或某一行业的平均水平,具体到一个单位或个人,其工资水平和增长情况与全市或某一行业平均水平不可能完全一致,因而会有不同感受。

物价问题也是网友提问的热点话题之一。“CPI数据为什么有时与公众的感受不一致?”针对网友提问,刘岐涛答复,青岛市居民消费价格调查工作由国家统计局青岛调查队组织实施,对物价的感受不同有多个原因。首先,市民通常关注的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商品和服务,而CPI调查的范围更广泛,但市民一般对于经常消费的商品价格的上涨感受比较强烈。另外,CPI是一个加权计算后的综合平均数,上涨幅度会被不涨的和下降的拉低,很多人自然会觉得CPI被低估了。其次,物价承受能力不同。不同收入群体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低收入家庭的支出大部分集中在食品、水电气等生活必需品上。此外,CPI公布的主要是同比、环比指数,反映的是特定的一段时间内物价变化情况。比如,9月9日发布的是8月份的CPI数据,但公众感受更多的可能是9月9日前后几天的市场价格。

“以上几方面是造成CPI数据与人们感受不一致的主要原因,目前的统计制度方法较难做到针对特定个体反映价格变动情况,相信随着统计制度方法的不断完善,会满足社会公众越来越多的微观信息需求,统计数据也会越来越贴近老百姓的感受。”

青岛正在探索数字经济核算

数字化正在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2021年5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刘岐涛表示,这一统计分类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确定了数字经济的基本范围,将其分为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等5大类。“年初,市统计局已联合清华大学开展数字经济方面的研究探索,对统计标准、口径和范围等做了界定,现在看与国家的分类基本契合。”刘岐涛表示,青岛已开始探索数字经济增加值核算办法,目前正在研究中,难点在于剥离系数的确定,需要详细调查来确定各个行业的剥离系数。国家、省正在研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核算办法,今年底明年初基本会确定下来。

刘岐涛在网谈中透露,目前青岛已对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企业数量、营业收入等情况进行统计监测。今年上半年,青岛市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运行良好,呈现主体增多、规模增大、动力增强特点。上半年,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相关企业数量达到585家,同比增长13.2%。其中,汇集了互联网贸易、互联网平台、数字内容与媒体的数字要素驱动业企业增长最快,同比增长35.4%。企业营业收入816.7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发挥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桥梁纽带作用的数字技术应用业实现高速增长,营业收入增速达到30.5%。投入研发费用33.1亿元,同比增长29.3。其中,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4大类增速均在25%以上。同时,投资项目完成投资额增速达到37.0%,也为下一步的加速发展注入新动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文 魏懋轩/图/视频)

“民生在线”下期预告

网谈时间:9月9日(周四)下午2:30-4:00

网谈单位:青岛城运控股集团

责任编辑:孙丽荣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