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三,“青岛蟹王”养成记


“青岛是我的第二故乡,也是我创业的福地,在这里我收获了事业。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们给予了我很多关爱,这些情感叠加在一起成为支撑我继续努力的厚实基础。”凌晨5时,在沙子口中心渔港,青岛郭老三水产有限公董事长郭弟平一边忙着挑蟹,一边这样说。
32年前,17岁的郭弟平从昌邑老家来到青岛,从酒店的小伙计干起,历经风雨最终成为市民眼中的“青岛蟹王”。
这个“青岛蟹王”是如何养成的呢?郭弟平向早报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创业故事。

01
带着5元钱闯荡青岛

9月9日清晨,沙子口中心渔港里人声鼎沸,车水马龙,临近中秋节,螃蟹等海鲜成为当天的主角,船老大和鱼贩子们讨价还价的声响、各种打电话传送价格的声响此起彼伏,其中出现最多的字眼是:螃蟹。
这个字眼,伴随着郭弟平已经走过了32年。当天凌晨5时许,他就带领收蟹船出海,收回一船螃蟹后,返回码头,然后又带领5名丹东女挑蟹工,在码头上展示他们的“挑蟹绝技”。
当天出海收回的螃蟹个大很肥,这让郭弟平很高兴,数千斤螃蟹在一个小时内就分拣完毕,然后由自家的车队送到市区的众多海鲜市场。
 “干海鲜这一行,除了讲究海鲜的质量外,速度是最为重要的,抢先一步意味着就能获得更好的收成。”郭弟平说。
速度的背后,是郭弟平32年的不懈努力。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齐秦的一首《外面的世界》歌曲,唱出了当时一些人对外面世界的期待,也有一些辛酸。
郭弟平出生在昌邑当地一个小村子,作为家中第三个儿子,他从小就脑袋灵光,高中毕业后,听说有一些老乡在青岛打工,他就萌发了到青岛闯荡的想法。
1988年秋天,他买了一张火车票,揣着5元钱,坐上从昌邑到青岛的火车,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
火车很慢,但是他想要到青岛的心情却很急。6个小时后,他到了青岛。
 “到了青岛,我找到了老乡。老乡帮着我联系了到汇泉湾小吃街打工,去一家饭店当伙计。”郭弟平说。



02
一个人干了三个人的活儿

 “当时我一个月工资是100元,在当时这可是大钱呀。”郭弟平说,这个高工资的背后是他每天要工作10多个小时,一个人干了三个人的活儿。
“当时考虑到自己年轻,浑身有力气,关键是能多学一些本领,当时我体重90多斤,要经常骑着自行车去打海水养海鲜,回到店里,还要外出拿海鲜,结果一个月时间骑坏了一辆自行车。””郭弟平说。
“每天都要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有时候累得只想哭。”在干了半年后,郭弟平拿着攒下来的500元钱回了一趟农村老家,得知了他的闯荡故事后,看到他手上磨起来的茧子,家人也劝他留在老家干活。“我哭了一阵子,又看了看老家的情况,最后还是决定回青岛学习本领,继续闯荡。”郭弟平说。
擦干眼泪后,第二天,郭弟平告别父母,踏上了返回青岛的火车。
有朋友的人才有运气。“人这一辈子,相处便是缘,要好好地珍惜缘分。”郭弟平每次都是微笑着迎接顾客,在外出干活时,也都是把微笑挂在脸上,很多人都知道他在老家排行老三,时间长了都喊他“郭老三”,结果“郭老三”的名气比他的真名郭弟平还响亮。


03
努力干成了“万元户”

在打了一年工后,郭弟平学习了很多技能,他在朋友的帮助下,1990年开始自己创业,成立了一家海鲜行,为汇泉湾小吃街的70多家酒店供应扇贝。
依靠着辛勤努力,郭弟平在1990年成为“万元户”。“还记得手里的钱攒到1万元时,我高兴地一夜都没有睡好觉,这都是我努力打拼换来的。”郭弟平说。
 “结交好朋友,卖好海鲜,这是我在打工期间,很多青岛老顾客教给我的一句话,我也记在心里。”郭弟平说。
有一年,为了给酒店供应新鲜的海鲜,郭弟平从崂山区青山村租了一条12马力的小舢板,和两名伙计带着一批海鲜直奔汇泉湾小吃街。“船走在半道就遭遇了五六级大风,两个伙计吐得一塌糊涂,我坚持着守护好这船海鲜,中间几次遭遇险情,在船长的努力下,最终花了六个小时才赶到了汇泉湾。”郭弟平说,这是他遭遇的最危险的一次场景,当时因为海上的情况紧张,衣服都被海水打湿了。
这次冒险护送海鲜的经历,也成为当时美食圈里的经典传奇故事,听者都为这位昌邑汉子“郭老三”点赞:风里来雨里去,诚信经商方平安。
1990年,郭弟平买上了一辆柴油三轮车,实现了鸟枪换炮,他又租了两辆柴油三轮车,为酒店送海鲜。后来,汇泉湾小吃街拆除后,他在四方路、上杭路、辛家庄海鲜市场各设立了一处摊位。



04
想到了暂养螃蟹打时间差

因为常年经销海鲜,郭弟平跟沙子口很多渔民成为了好朋友,他的业务逐渐往经销螃蟹上发展。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沙子口出产的本地螃蟹就很有名,但是在当时螃蟹的价格起落很厉害,好行情才每斤七八块钱,不好行情时,每斤三四块钱都没有人要,很多渔民为此发愁。”郭弟平说。
看到渔民的烦心事后,郭弟平决定找个解决办法。“当时,有一些饭店里设置了鱼缸来养活海鲜,我由此想到可以把淡季时收到的螃蟹暂养一段时间,等到紧俏时再销售,打一个时间差就可以解决这个难题了。”
郭弟平跟朋友商量后,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于是,郭弟平在海边找了一个闲置仓库,在里面建起了一排水池子,然后在淡季整条船地收购本地螃蟹。
 “当时依靠这种‘打时间差’,不但帮助沙子口的渔民解决了销售难题,还让我赚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郭弟平说。
随着“郭老三”在螃蟹行当中的名气越来越大,2000年,韩国的一些水产客商专程来到青岛,找到郭弟平,想要进口本地螃蟹。也从那个时候开始,郭弟平的螃蟹产业开始从青岛辐射全国,他派人到日照、江苏等地收购螃蟹,运回青岛后统一挑选,一批销售到韩国,一批分发到国内一些批发市场。出口韩国的生意一直干到2009年,每年销量都在上百万斤。

05
用真诚为市民送上好海鲜

“在青岛打工时,我就发现青岛人特别喜欢吃螃蟹,渐渐地我也被这种情怀感染了,也迷上了螃蟹生意,这一干就是32年。 ”郭弟平认为,青岛人的螃蟹情结,丝毫不亚于每年谷雨时节的鲅鱼情结,“鲅鱼也好,螃蟹也罢,其实都是一种文化载体,说明了青岛人重情重义,懂得感恩,这种真诚值得让人尊敬。 ”
为了做好螃蟹事业,郭弟平把三轮车变成了货车,又变成了专用冷藏车,增添了收蟹船、作业船队。
这些年来,为了救助一些抛锚的渔船,他曾经不下50次不去收螃蟹,而是拖着被困船只返回沙子口中心渔港。至于帮助作业船买渔网、上柴油、加海水、冰块等情况,那就更多了。
“从农村来到市区,在创业过程中,有很多好人给予了我支持和帮助,现在创业成功了,我也想着尽自己的能力,回馈一下社会。”郭弟平说,自己经营的海鲜全都是本地渔船捕捞,开海后螃蟹从沙子口码头拉过来,很多都是直供饭店的,卖的螃蟹都是精挑细选的,个个新鲜肥美。
郭弟平介绍,目前,郭老三水产公司已经自建基地成立螃蟹交易中心,让国内外游客能享用到品质更高的青岛特色海产品。公司已经组建了自己的船队,通过多样合作模式,对全国船队进行资源调拨,实现优先货物收购权。公司还在舟山码头、石浦码头、吕四码头、石岛码头等数十个码头设有经办点,可实现产品类别丰富。南北通货,货源充足,真正做到源头货源供应。
 “我们已经与鲁商市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青岛建设一批‘郭老三’品牌店,到时候,市民就能更方便地吃到本地螃蟹,此外更多海捕产品也将上市,首家店将在李沧区开业。 ”郭弟平说。(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陈勇)

对话
选择在青岛创业,我很幸福

在沙子口,在采访结束后,聊起这32年的风风雨雨,谈起将来,记者与郭弟平做了一番对话。
记者:32年,大约是人一辈子的三分之一,从老家来到青岛,这么长时间跟螃蟹打交道,想说点什么呢?
郭弟平:当初选择到青岛创业,我觉得这是很正确的决定。虽然干这一行有辛酸苦辣,但是快乐却是最多的。
记者:青岛,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们带给你些什么呢?
郭弟平:青岛对于外乡人的包容、博大和热情,还有友善,让我很感动。在打工时、创业时,很多青岛人教给我了很多技能,更多是他们传递给我一种对于未来的信心和勇气,这更加坚定了我敢于在青岛创业的决心。
记者:在青岛创业这么多年,有哪些事情是你比较骄傲的呢?
郭弟平:我把咱们青岛本地螃蟹销售到了韩国,销售到了全国各地,让青岛本地螃蟹名气越来越大,让更多的人吃上好的本地螃蟹,这是我比较骄傲的。
记者:对于未来有什么打算呢?
郭弟平:我已经扩大自身船队建设,后期除了要做大做强螃蟹产业外,其他海鲜产业也要加强,让市民吃到更新鲜的青岛海鲜,这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