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海上来 | 青沪联动,助推青岛康复产业园项目加速落地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14日讯 为汇聚各方力量智慧,更好发挥协同联动作用,青岛市第四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建立项目协同机制,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实行“揭榜挂帅”、协同作战,从项目的前期对接到中端链接再到后续落地,组织队员成立专项工作组,以最专业、最高效的服务促进难题攻关、项目落地。

其中,在青岛康复医疗产业园项目推进中,通过落实项目协同机制,配强队伍、深入调研、协同推进、青沪联动,形成纵横联动、条块衔接、点面结合的项目统筹推进良好格局,快速汇聚了各方信息和资源,完成课题专报并征求了市发改委、市残联、高新区等相关部门意见。近日,高新区管委副主任纪芳带队专程赴上海对接,就项目落地事宜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抢抓机遇“定课题”。康复产业是朝阳产业,能够有效带动产业升级、增进民生福祉,特别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我国对康复产业的需求将呈现指数级暴增,打造康复产业园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青岛医疗康复产业基础雄厚,拥有全球首所康复大学,近期又成功入选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地区,发展康复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专业实训队将课题确定为《借鉴上海产融结合经验,打造国际一流的青岛康复产业园》,推动上海经验在青岛落地转化,打造康复产业新高地、塑造青岛竞争新优势。

强强联合“建队伍”。据统计,第四批实训队有11名同志来自高新区、医保局、城阳人民医院等康复产业相关部门,91家实训单位中有14家与康复产业相关,其中包括复星集团、国药控股、上海医药集团等龙头企业,为课题的推进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产业资源。根据课题需求,选调综合素质高、专业知识强、资源链接广的队员,组建了课题组,其中包括复星集团实训队员李丽、资源统筹方陈宝胜等,并邀请青岛市高级专家协会秘书长殷连刚、上海康复联盟秘书长王金武作为指导专家,汇聚协同联动的强大合力。课题组成员以项目为纽带,充分发掘上海优势与青岛需求的契合点,通过协同、高效的管理机制,迅速链接到康复大学、上海康复联盟、通用环球医疗集团、药明康德、微医集团、微创医疗等优质资源,打开了工作局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聚焦课题“广调研”。为加快项目进程,做好“接上海”“接青岛”两篇文章,课题组开展高频度、多领域深入调研,先后赴复星康养产业发展集团、上海交大、上海康复联盟、阳光控股集团、微创医疗、宝岛药业公司、诺华集团等20余家企业调研考察,既学习经验做法,又寻求合作机遇,切实通过沉浸式体悟交流,深度破解上海康复产业集聚发展的“成功密码”,为青岛康复产业园建设提供有益借鉴。目前,课题报告征求了市发改委、市残联、高新区等相关部门意见,复星集团、诺华集团等也明确表示,希望依托康复大学和康复产业园,与青岛深度合作、共赢发展。

青沪联动“促落地”。坚持青沪“一盘棋”,通过项目协同机制,与各相关区市、市直部门充分对接,围绕项目的前期对接、中端链接、后续落地的全过程,集合各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为青岛康复大产业园寻求最佳落户地点和最优政策支持。通过比选,课题组认为,青岛高新区作为康复大学所在地,在区位优势、产业基础、高端人才、综合配套等方面,与康复产业园的需求高度契合,且高新区也正依托康复大学开展康复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是康复产业园落户的不二选择。经过反复沟通对接,近日,青岛高新区管委副主任纪芳带队专程赴上海康复联盟、创新医疗器械注册研究与临床转化服务中心等地考察,与王金武教授进行座谈交流,并就项目落地、技术转化、人才引进等方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据了解,康复产业园将借鉴上海“产融结合”实践经验,通过“引入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本地企业、孵化一批创业企业”的方式,配合“孵化+投资+并购+联合”的手段,打造康复产业集聚高地。(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驻沪记者 胡相洋 通讯员 李玉景)

责任编辑:程雪涵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