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遇见“周浩然”,电影《我是周浩然》首映“双时空叙事”超出预期

去年9月18日,电影《我是周浩然》伴着《松花江上》的旋律在即墨周浩然烈士文化园开机拍摄;今年9月18日,《我是周浩然》在周浩然烈士故乡即墨区新时代电影城隆重首映。该片以“双时空叙事”的手法展现了两个同名同姓的“周浩然”的故事,一个周浩然是殒身不恤的革命先烈,另一个是被先烈事迹感召的现代学生。该片由青岛红影时代影视公司摄制、出品,将于9月26日全国影院公映。出品人李淑贞表示,自己从2019年接触到周浩然事迹后就被深深感动,“许许多多像是周浩然这样的英雄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他们值得景仰和怀念,值得我们去影院感受英雄的力量。”

《我是周浩然》电影海报。

拓宽思路,突破创新

《我是周浩然》由实力派导演李连军执导,以“左联”在青岛战斗牺牲的第一人周浩然为主角,主演张卫、张淏、黄港都是青岛演员,主演团队还包括王海祥、魏子涵、张卫、迟漠寒等著名演员。总制片人、编剧曲直介绍,“影片中四川中学生周浩然跟着父母来到青岛生活,班里同学老是逼他改名,他在网上查了革命先烈周浩然的资料,在青岛一路寻找周浩然,追寻英雄人物的革命之路。”该片9月12日在北京举行点映,获得了业内著名专家的高度赞赏,“专家们认为,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在于对传统红色电影的突破。如何讲英雄故事,让英雄人物更容易被接受、被观众接纳,让观众感觉这个英雄离自己特别近,这是主创团队着力解决的问题。”

在首映礼现场,《我是周浩然》露出了真容。影片对英雄人物的呈现不用于好莱坞式的夸张,而是充分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将革命先烈的斗争展现既紧张鲜活又有倾注情感的空间。曲直介绍,该片的剪辑历程耗费了大量心血,“比如周浩然牺牲的那场戏,通常的逻辑他在玉米地与敌人交火、相持、牺牲,这个场景剪辑了四五次,这段戏拍的特别爆满,既要紧张、扣人心弦,又要在英雄牺牲的瞬间让观众得到了释放,我们主要考虑人物塑造和观众的感情,打破了通常剪片子的次序,重新建立了电影叙述结构和语言,把英雄牺牲的戏份拍得摇曳多姿,主要是细节上的剪辑,打破原有的剧本结构,打造一个超越剧本的叙述方式和叙事结构。”经过精心的后期制作,影迷可以在银幕上一睹英雄风采。

初心不改,致敬英雄

生活在当下校园的周浩然,遇见了生活在血火年代的革命英烈周浩然,《我是周浩然》采用了“双时空叙事”,却又不是穿越题材。曲直表示,影片经过严格的审批,从剧本到样片再到发行放映,各个环节都有党史研究院、周浩然家属的许可意见。片中出现的重要道具都要经得起考证,“影片里有一面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党旗,它跟现在的党旗样式不一样。我们的美术很严谨,在沂蒙山找到了一面1939年的党旗,它是在山东省发现的第一面、全国发现的第五面早期党旗,我们在影片里按照当时的样式进行了复制。片中入党誓词、重要道具都有清晰来源,经得起考证。”他强调,这并不是一部穿越电影,“两个周浩然只有两次同框,一次是在梦中现代周浩然捡到了英雄周浩然的日记,另一次是在想象中跟英雄相遇,这些场景都符合剧情设计。”

受疫情影片,《我是周浩然》拍摄过程中历经多次困境,出品人李淑贞表示,“这是我们红影时代公司第一次尝试做电影,说实在的,拍摄过程中我们几次都感觉走到了困境,好在最终坚持了下来。我一直觉得,周浩然为了救民于水火24岁就牺牲了,这是即墨实实在在的英雄,这种身边的英雄先烈就应该拍成电影,得到宣扬。”据悉,在《我是周浩然》之后红影时代又刚报备了一部红色题材电影,仍然以在青岛发生的革命历史事件为主题,值得影迷期待。(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米荆玉)

责任编辑:李慧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