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幼小衔接”、半数新生“零起点”!今年在学科学习上“抢跑”的孩子少了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9日讯 秋季开学已一月有余,小学一年级新生逐渐进入学科学习的“正轨”。不少一年级老师告诉观海新闻记者,与往年相比,今年一年级新生在学科学习上“抢跑”的现象少了很多,“零起点”教学的好处更加凸显。

今年,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先后出台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相关意见和方案,将这项工作全面深入推开。许多幼儿园和小学在前期探索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幼小衔接的科学性、系统性,同时加大了对家长的宣传引导力度,让越来越多的家长成为“科学衔接”和“零起点教学”的支持者。而实践证明,“不抢跑”,孩子可以学得更好。

半数新生“零起点”

“课堂上秩序井然,一双双小眼睛紧跟着老师,一对对小耳朵认真倾听,在一名同学大声而自信地回答问题后,同学们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是市南区某小学教务主任对学校一年级课堂教学场景的描述。她告诉记者,相比于往年,今年在学科学习上“抢跑”的孩子少了,“零起点”的孩子多了,再加上学校幼小衔接课程中对孩子倾听、表达、互动交往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更加专注了。

“通过摸排和一个多月的课堂观察,我们发现今年有半数一年级新生可以界定为‘小学知识零基础’,比往年的比例要高。”胶州市教育和体育局教学研究科幼教教研员刘英华说,这与他们面向家长开展的幼小衔接问卷调查结果相一致,调查显示,有半数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就是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这个比例较往年有所降低;另有半数家长认为幼小衔接的重点是让孩子做好各项素养的准备,这个比例比往年提高了。

市北区某幼儿园园长告诉记者,由于幼儿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提前教授小学知识,所以往年有不少孩子在大班的后几个月就不来幼儿园了,而是在外面上幼小衔接班,今年这种现象变少了。她说,一方面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家长对在外报班这件事更加谨慎;另一方面幼儿园与小学携手,在科学幼小衔接方面做了更多面向家长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家长对于“抢跑”的焦虑。

“抢跑”面临的可能是“弯路”“坑路”

“我们孩子当年上了俩月幼小衔接班,家长可省心了,孩子上一年级之后语文听写全对,算术也是又快又准确。”李先生作为“过来人”,给朋友讲报班的“好处”,语气中带着一丝自得。殊不知,家长这种“省心”的做法容易给孩子的学习带来不少“后遗症”,家长以为的“捷径”也可能是“弯路”甚至“坑路”。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王芳表示,表面上看,孩子提前学习小学内容能获得所谓的读、写、算知识,但这些知识是靠机械记忆获得而不是基于理解获得的,所以效果并不长久。同时,孩子牺牲了原本应该游戏的时间,在成人的强迫下学习,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会受到很大的打击,而“兴趣和积极性”才是推动孩子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市南区小学数学教研员梁青痛心地说,有些孩子一、二年级数学很好,到了三年级就出现“分界线”现象,到了六年级更是明显落后,甚至对数学学习丧失了兴趣和信心,究其根本,就是他们在低年级时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和数学本质的东西,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是受“抢跑”所害。她说,不少孩子通过“抢跑”,很早就会做两位数加减法了,但这种“会做”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上学之后他们自以为“会了”,于是不再认真听讲,导致概念和算理模糊的问题一直伴随他们后续的学习,等到中高年级碰到稍微复杂的数学问题,就理不清了,越学越吃力。

所谓“差距”一个学期足以补上

刘英华表示,“拆楼重建”不如“平地起楼”,幼儿园老师通过跟踪观察从本园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发现,一些在学科上“抢跑”的孩子对学过的内容不再感兴趣,上课玩了一节课的文具,而且学错的东西纠正起来非常难;而一些“零基础”的孩子则保持了学习兴趣,在倾听、专注、持久等方面做得更好一些。

市南区生涯规划教研员于泳认为,选择“抢跑”的家长从一开始就把孩子放到了竞争的“赛道”上,而不是人生成长的道路上,在这种价值观引领下的孩子,对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也容易出现理解偏差,甚至“误导”他们一生的学习。而“零起点”的孩子虽然刚开始可能“落后”,但实际上他们有更多机会在试错、改正、进步的过程中体验完整的学习过程,获得真正的学习能力并终身受益。

还有不少老师表示,一年级的学科知识很简单,单纯从知识学习的层面来讲,“零基础”孩子与“抢跑”孩子之间的“差距”很小,快的话一两个月就能补上,慢的话一个学期也足以补上了。

园校携手为孩子搭建“引桥”

“科学衔接”是今年以来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出台的幼小衔接相关文件中强调的重点,其中的目标任务包括幼儿园实施以入学准备期为核心的一日活动改革,小学实施以入学适应期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家长普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社会培训机构规范办学行为等。记者了解到,许多幼儿园和小学在前期探索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幼小衔接的科学性、系统性,同时通过家长课堂、家校面对面等途径,让越来越多的家长了解并支持“科学衔接”和“零起点教学”。

“小小向日葵”“我是一条安静的鱼”“一颗鸡蛋的旅行”……青岛太平路小学在一年级新生入学之后的前两周开设“悦动·入学课程”,以静态训练与动态游戏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式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同时在其中渗透专注力训练、全科知识学习、自我认知的提高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了解学校、喜欢学校、喜欢上学。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知识学习速度并没有因为这两周的入学课程而落下,相反,学生储备的能力、激发的兴趣、潜移默化中习得的知识等,都成为学生的发展助力。

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和崂山区第二实验幼儿园在幼小衔接中特别注重让学校与幼儿园形成合力。小学老师积极走入周边的三所幼儿园,了解幼儿园在孩子们习惯养成、学习教育、自理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做法,观摩大班幼儿的学习活动、区角活动,然后基于此开发并实施引桥课程,其中包括身心适应篇、生活适应篇、学习适应篇、社会适应篇。崂山区第二实验幼儿园的老师则走进小学,与小学老师共同开展教研活动,了解一年级孩子存在哪些问题,进而改进幼儿教育。幼儿园针对孩子容易出现的专注力不足、理解表达能力欠缺、握笔书写姿势不规范等问题,特别开设“试点班”,在不同班级开展针对性培养,边做边研究,共享好经验。

胶州将每年的九月份和六月份分别设定为幼儿园教师入学追踪月、小学教师入园参观月,鼓励同一辖区的幼儿园与小学形成结对衔接共同体。同时每年组织大班家长走进小学一年级课堂,了解已经入学幼儿的适应情况和小学目前的教育方式,帮助家长在亲身体验中打消“抢跑”顾虑,转变家长家庭教育行为,还孩子童年本真。(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沐源)

责任编辑:孙丽荣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