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台|高架桥下:被遗忘的角落?

青岛日报2021年10月14日8版毁绿圈成停车场、杂物和垃圾乱堆乱放、道路破损等问题屡遭诟病——
高架桥下:被遗忘的角落?

高架桥既是城市交通的主动脉,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风景线。然而,高架桥下不时出现公共绿地被破坏、公共空间被圈占、垃圾和杂物乱堆乱放、道路破损等问题,与周边整洁有序的环境格格不入。

“要从根本上解决高架桥下的空间长期被非法占用、道路破损、环境脏乱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对桥下空间进行科学规划,把拆、改、用相结合,对桥下空间合理开发和利用。”一位专家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城市立体化发展,高架桥沿线部分区域环境问题不容忽视。期待我市盘活长期被忽视的土地资源,推动桥下闲置空间旧貌换新颜,不断美化城市的人居环境。

问题1:

圈绿毁绿停车

桥下景观变“污点”


高架桥下建设绿色景观,不仅可以美化周边环境,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是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由于缺乏后期维护、管理,部分高架桥下的绿地被圈占、破坏,被市民吐槽:景观变“污点”。

   崂山区海尔路东侧中韩立交桥下的毁绿停车问题是焦点之一。“桥下人行道旁的绿地损毁严重,已经变成了个别人的免费停车场。”一位居民投诉说。

   记者在中韩立交桥下探访时看到,海尔路两侧设置了规整的绿化带,灌木丛和乔木错落有致,但在张村河北侧,一大片公共绿地荒秃,黄土裸露。记者留意到,这片绿地约9米宽、近百米长。此处车行道与绿地高度接近,并且没有护栏间隔,车辆可以直接开进绿地。探访时,绿地里随意停放了20多辆机动车。一排经营电动工具、饭店餐饮的临街店铺紧邻绿地,业户将废旧桌椅、碎木料堆放在绿地中,部分绿地上栽种了南瓜等农作物……偌大的公共绿地俨然成为临街店铺的私有空地。


“这片绿地虽然处于高架桥下,但因位于桥面转弯处的三角地,上方采光良好。四五年前,这里种植了十多棵小树,现在小树都不见了,整片绿地成了停车场和堆放杂物的地方。”市民曾先生建议相关部门对中韩立交桥下的这片绿地加强养护、增设护栏,让海尔路两侧的绿化带重新连成一条绿色廊道。

最近,李村河下游公园(跨海大桥高架桥下区域)同样被市民投诉。“这处公园位于李沧区长冶路南侧。前几年,为了方便市民观赏河景,公园内修建了木栈道,河道里种植了水生植物。现在,这里已大不如前。”一位市民说。

芦苇杆被随意丢弃在木栈道旁的水域内。


记者实地探访时看到,芦苇大量枯死,芦苇杆被随意丢弃在木栈道旁的水域内,旁边漂浮着塑料瓶、塑料袋等,部分水生植物已死亡,散发出刺鼻的异味。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这里杂草、垃圾清理不及时,部分区域脏乱。希望相关部门加强管理与维护,给公园洗洗脸、整整容。”

问题2:

垃圾“潜藏”桥下

脏乱环境堵人心

“高速公路高架桥下的空间大,周边行人又少,有些人就将垃圾、渣土堆放在这里。”近日,市民梁先生致电本报舆论监督热线反映,城阳区青龙高速、瑞阳路交叉口高架桥下堆满了垃圾。

   近日,记者实地探访看到,桥下是一片茂密的树林,似乎没有异常。当记者沿小路走到高架桥下,则是另一番景象。桥下约200平方米的空地上随意堆放着大量垃圾。垃圾以白色泡沫、塑料包装袋和建筑垃圾为主,还零星散落着废旧沙发、破马桶等大件垃圾。此外,几十辆共享单车东倒西歪地倒在泥坑中。


“一开始,桥下只有少量垃圾,最近,垃圾越堆越多。”梁先生介绍,他在附近的工厂上班,每天经过高架桥下,但没见过倒垃圾的车和人,也没见过有人前来清理垃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高速公路的桥下空间属于高速公路用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四十六条、《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公路、公路用地、桥下空间范围内堆放物品、倾倒垃圾,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违法占用,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么多垃圾堆放在高架桥下,并且大多是易燃物品,万一着火咋办?”梁先生希望相关部门及时清理桥下的垃圾,并制止倾倒垃圾的不法行为。

海尔路西侧的跨海大桥高架桥下垃圾杂物随处可见

垃圾乱象在崂山区海尔路西侧的跨海大桥高架桥下同样存在。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处高架桥下的沿河绿化带里栽种了大量灌木,远看,绿意盎然,走近却发现,废旧塑料袋、食品包装和打包丢弃的生活垃圾潜藏在灌木丛中。桥下绿化带有人为踩踏出的土路,土路两侧有散发臭味的粪便污物。在横跨张村河的西韩桥桥头,垃圾杂物更为密集,从桥上俯瞰,绿化带里散落的垃圾袋、包装盒十分显眼。“这里紧邻西韩新苑小区,桥下的脏乱环境让人堵心。”家住西韩新苑小区的郑女士说起此事眉头紧锁。

东向西车道最外侧的水泥路面支离破碎。


问题3:

桥下路面破损

大坑连着小坑

近日,多名市民致电本报舆论监督热线反映,我市部分高架桥下道路坑洼破损问题严重,亟待整修。“上面是呼啸而过的高速列车,下面却是大坑连着小坑的破损道路。虽然近在咫尺,通行状况却有天壤之别。”市民方先生反映,李沧区太原路东段铁路桥下道路坑洼积水,车辆通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

部分破裂的路面露出了泥土或石子。


近日,记者驾车沿着太原路向西探访,经过太原路与四流中支路路口附近时感觉尤为颠簸。该路口前方是胶济铁路桥,通往桥洞的30多米辅路上出现了大面积裂缝,裂缝最宽处有三四厘米,部分破裂处露出了泥土或石子,形成了大片坑洼。虽然有人用水泥、沥青对部分破裂处进行了小修小补,但路面破损的问题依然严重,过往车辆行至此处都要减速慢行。

铁路桥下破损的地面。


在铁路桥洞内,道路破损更为严重。记者看到,东向西车道最外侧的水泥路面支离破碎,形成了一条长20多米、宽约1米的坑槽,坑槽最深处近10厘米,雨后有大量积水无法排出。自东向西行驶的车辆为了躲避这处坑槽,不得不借对面车道行驶。

“太原路是连通环湾路中部、火车北站周边及李沧区中南部的城市主干路,每天有大量车辆通行,因为车流量大、使用年限久等原因,该处铁路桥下的路面长期破损坑洼。”方先生介绍,“此前,太原路东段封闭施工,大型施工车辆在桥洞内来回碾压,加重了此处的路面破损。希望相关部门明确责任单位,进一步加强铁路桥下道路的管理和维护,对破损的路面进行大修,确保道路的安全、通畅。”

此外,在城阳区青银高速、春阳路路口的高架桥下,坑洼的道路被过往司机诟病。记者实地探访看到,因为周边分布着多个建材市场,频繁有满载货物的大货车经过此处。高架桥下的路面被长期碾压,出现多条裂纹。路口南侧有一个直径约1.5米的大坑,坑中心明显下陷,货车经过时发出很大的声响。“在路口左转的车辆无法避开,只能从坑内轧过,因为迟迟得不到修补,坑的面积越来越大。”一位货车司机吐槽说。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邱 正

记者点评

以用助管,“激活”桥下空间

桥下空间存在高度受限、阳光不足等劣势,常常是“被遗忘的角落”。当前,城市发展正在经历从增量到存量的结构性转变,如何激活这些“被遗忘的角落”,并将其作为一笔城市财富长期开发利用,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眼光和智慧。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侯晓蕾曾提出,立交桥是重塑城市综合利用空间的新途径。而从市民反映和记者探访的情况看,目前,我们的不少桥下空间,因管理与维护长期缺位,成了环境卫生的薄弱地带和社会治理的盲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广州、上海、成都等城市已开始重视高架桥附属空间的景观参与效应和生态效应。作为一种城市新概念,以高架桥下城市空间区域改造利用为核心的“低线公园”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逐渐出现了桥下广场、公园、体育健身等多种使用模式。我们不妨借鉴这些城市的成功经验,尽快推进高架桥下空间的盘点和摸底,建立台账“对症下药”,分类实施桥下空间的整治。

具体而言,第一步,厘清桥下空间管理责任主体,全面开展针对立交桥、高架路桥、高速公路桥、轨道交通桥下空间违规侵占、无序使用行为的专项整治,让桥下空间恢复安全、整洁、有序;第二步,推动桥下空间科学规划、安全合法地更新和利用。桥下空间除了可以增加城市绿地,还是拓展公共用地面积的新“库存”。对于一些具有改造升级潜力的桥下空间,不妨广泛征集桥下空间利用试点方案,在坚持其公共属性的前提下,创新桥下空间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通过以用助管,因地制宜地制定合理化、多样化的利用方案,打造干净、舒适、安全,且有烟火气的桥下空间,进而提升城市的宜居指数。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