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项科技成果与需求现场“结对子”!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聚焦“产学研”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26日讯 聚焦产学研对接,共享海洋科技发展新成果。作为2021世界海洋科技大会的重要板块,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暨“双招双引”对接会同步举行。对接会面向全国直播,从10月26日持续到27日,共举办6场,将发布涵盖海洋新能源、探测观测、海洋生物资源、海上通信技术、海水淡化、新材料、海工船舶等领域的56项海洋科技成果与需求。

对接会由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青岛市海洋发展局主办。在对接会现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中以(青岛)国际客厅发展有限公司、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山东省材料学会等10余家科研机构、学会、企业带来了56项海洋科技成果与需求。

中挪未来创新科技平台带来的“空间轨道技术”可借助独特的计算机视觉算法及学习机器,分析海量的卫星和遥感高清图片,提前3个月对养殖虾产业链进行风险评估、产量预测、实时监控,并对疾病暴发、生产周期等进行预测;中以(青岛)国际客厅发展有限公司分享的“4D成像雷达传感器”技术,将传感器安装应用于轮船、汽车、养老院等空间内,实时监测空间内物体变化,进行安全预警,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壳寡糖及其衍生品等是高附加值产品,可广泛用于医药、食品,中科院海洋所的“高纯度单一聚合度寡糖的制备技术”生产的壳二糖到壳六糖的纯度已达到98%以上,而且可分离得到目前市场上没有的壳七糖、壳八糖、壳九糖……一系列最新海洋科研成果、科研项目的发布引起了与会人员的高度关注,大家也对对接会寄予了厚望。“我们从挪威引进了可用于海水养殖的全域消毒剂、可用于检测鱼虾养殖的空间轨道技术、全效太阳能发电系统等项目。对接会为我们提供了与国内企业交流对接的平台,我们也期待在青岛乃至全国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推动项目的落地,让更多先进技术服务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挪未来创新科技平台总经理王清玮说。

对接会同样吸引了众多涉海企业、机构来青发布海洋科技需求。“柠檬豆玺品平台是山东半岛科创联盟执行运作秘书长单位,我们与企业对接的过程中,企业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海洋科技需求,比如海水养殖方面涉及了海参扩繁技术、海参育苗自动化等,在海产品加工方面涉及了海带提取物褐藻寡糖的应用、海洋微藻高效绿色养殖及提取新技术等,还有企业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等方面有技术需求。”青岛檬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旭现场介绍了“一揽子”企业海洋科技需求,他们带着这些需求参会,希望帮助企业找到“答案”。(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更多新闻:

聚焦海洋热点话题,论道海洋科技发展

国内外涉海院士、专家线上线下做主题报告分享海洋智慧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26日讯 在今天召开的世界海洋科技大会主题报告环节,来自中国、英国、乌克兰以及国际组织的6位专家学者围绕海洋工程、海洋新材料、海上可再生能源、海洋防腐新技术等热点领域,线上线下做了主题报告,为当下海洋科技领域热点问题细理脉络、出谋划策、指引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守为围绕“‘深海一号’大气田海洋工程建设的创新实践”做了主题报告。据他介绍,“深海一号”实现了三项世界首创,首创10万吨级半潜式深水多立柱生产储卸油平台设计与建造技术、首创5万吨级超大结构物大变形半漂浮精准合拢技术、世界最大吨级(3万吨)结构物预斜回正荷载横向转移技术。他表示,青岛聚集了众多国家深海领域研究机构、研究人才,具有发展海洋经济、海洋高科技得天独厚的优势,青岛在海洋工程、海洋装备、海洋生物制药、海水养殖等方面优势明显,也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腐蚀防护是一个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它不是纯理论研究,研究结果最终一定要应用到实际中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侯保荣围绕“腐蚀防护新技术与双碳目标的实现”主题做了主旨分享,“每生产1吨钢铁就有1.83吨二氧化碳产生,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做好腐蚀防护工作就是减少碳排放,这与国家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是紧密相连的。”他表示,青岛拥有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等教育机构,防腐蚀研究力量非常强。“研究机构之间交流合作很多,也很团结。我们要把青岛打造成腐蚀防护研究城,在青岛建立腐蚀防护产业基地,更好推动青岛腐蚀防护产业发展。”(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郭菁荔)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