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面对面|高密:用文字描摹潜艇兵群像

在最新一届泰山文艺奖评选中,驻青军旅作家高密的短篇小说《进管》颇受关注,一方面它是军事题材作品,书写了常人所无法触及的潜艇领域;同时,这一充满神秘感的地方却因为潜艇兵身上杂糅了严肃、冷峻与忘我、细腻的群体特质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温情一面。评论家康春华认为,这是一篇“带有科幻色彩和未来气质的现实主义作品”。说起高密的名字,很多山东人的第一反应或许以为他是高密人,但高密笑称,其实他是湖南人,家人取名高密完全是个巧合,他也是来到山东以后才知道高密这个地方的。

人物简介

高密,男,1986年2月出生,2004年9月入伍,鲁迅文学院第39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小说散见《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等刊物,出版随笔集《寻访深蓝》。

书写潜艇具有天然吸引力

作品标题《进管》,说的是进入到潜艇艇艏的鱼雷发射管。弄清楚这一含义,便让后续的阅读具有了天然的吸引力。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潜艇是只可远观而不可靠近的大国重器,但又迫切地想要知道它的内部构造是怎样的?在里面工作、生活的日常又是怎样的?高密的《进管》就是一篇极好的诠释之作,他在作品中描写道:“潜艇住舱里,有12个‘把肉身塞进置物架一样的’狭窄床位;而潜艇艇艏的鱼雷舱里,有数不清的管路、阀门、仪表;甲板上则有升降梯,这是个直径不到一米的上下通道。 ”

对潜艇构造的熟稔,自然来自于高密十几年来的工作经验。他毕业于海军潜艇学院,学的就是鱼雷专业,进入到鱼雷舱内实操作业是必修课程。而小说故事的背景也与此有关,小说中的人物进入到鱼雷发射管中的任务之一就是清理铁锈。这是一件有危险的事情,“进管是老兵才能干的技术活,我一个新兵蛋子显然得不到这样的机会。 ”

正如高密在文章中所写,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但海水绝不是羊水,因为它的腐蚀性堪比强酸。逼仄、狭小的鱼雷管内作业,一切令人不愉快的味道,再混杂上柴油、机油、黄油等特殊的气味,加之活动受限,无法流通的空气,还有超过人体舒适度的湿气,进管过程中随时会有危险发生,而潜艇兵们探知危险的方式却只能是最为原始的喊话,于是,管内管外的对话成了系联这种革命情谊的通道。而这些对话也成为潜艇兵群体形象的有力塑造方式。进管前,“雷震子”是不苟言笑的 “铁面凶煞”,“铲子”“绳子”“头灯”等二字短语是舍我其谁的霸气,但在程班代他进管之后,他又变成了那个家长里短挂在嘴边的“八卦大王”,前后形象的反差彰显的是他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对战友的一份责任。至此,小说中涉及的三个人物形象呼之欲出,个性独具却又具有整体特性,是“潜艇兵身上那种不露声色但又强烈存在的荣誉感和使命意识”。

着意塑造潜艇兵的群体性格

《进管》最初发表于2019年第八期《人民文学》。细读全文,会对小说中有关黑暗与狭小空间描摹产生的那种窒息感印象深刻,“开灯”与“关灯”替代了陆地上的白天与黑夜,醒后收起贴合舱壁的床板“几乎不占空间”,“两层床板之间的高度,小于小臂加手掌的长度”“黑这种颜色所独有的巨大裹挟感,还是如同一波洪峰席卷而来,浸没我大脑里的每一个神经元”……这也是高密在进驻潜艇时最为真实的感受。

高密坦言,身为一名军人,书写军旅题材的作品具有天然优势,像是《进管》这一作品所受到的关注,一定是有其题材优势的,“军旅题材作品,作为文学题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其专注的领域,现如今的军旅题材作品大多聚焦历史,或是曾经的峥嵘岁月,书写当下的部队生活、反映当下的军人投身强军实践的作品并不太多,所以当《进管》这样一部作品出来之后,它的陌生感满足了普通读者的好奇心,却又让有过军旅生涯的读者找到了共鸣。 ”

值得关注的是,高密在《进管》中塑造人物时并没有对具体的人物形象着墨过多,小说读到最后,读者仍然不知道雷班、程部的模样,但记住了他们所代表的潜艇军人的气质、格调和生存方式。而这也恰是高密在对人物处理时的有意为之,“我更希望通过这样一部作品去描摹潜艇兵的群像。 ”高密表示,潜艇兵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百人同操一杆枪”,说的就是潜艇上不同战位百十号人的互相配合,就是为了鱼雷发射时的 “那一杆枪”,正是因为这样一种使命任务,加之长期潜伏水下,跟外界接触甚少,赋予了潜艇兵们独特的群体性格,“这种性格的群像可以取代外在的差异。 ”

融入科幻质感与诗意互文

在《进管》中,高密用冷色调的描摹展现出了潜艇的金属质感和冰冷,也使得作品的气质与当下大热的科幻空间感拥有着同质属性,评论家康春华对于这种科幻质感极为推崇:“主人公 ‘我’睡躺在逼仄的床位上,无法闭眼、翻身,甚至无法正常起身上下床。而失眠、梦境游走的场景,具有存在主义气质,让人想起变成甲壳虫的格里高尔、无论如何也进不去城堡的K。虽然是海洋军事题材,但《进管》的开篇,在气质上是卡夫卡式的,而非凡尔纳式的……不往后读,或许你会以为这是某个科幻冒险故事——主人公被囚禁在太空舱或某个异形空间中,等待被救援,或者自己成为故事中的英雄。 ”

虽然高密坦言自己在写作过程中并未有意去营造这种科幻感,抑或是他本人偏爱的科幻电影在潜意识中的投射,而诗歌意象的融入则更贴近内心的追求。虽是理工男,但仍偏爱文学,高密儿时的读物就是父亲从部队退役时带回来的一本本文学期刊,比如《解放军文艺》《长江文艺》等,“刚识字的时候还不懂小说,却将这些文学作品当成了启蒙读物。 ”在《进管》中依稀能够看到高密此前诗歌写作的影子,比如开篇一句“上浮,留给海面一页刀疤”就是他曾经写下的诗句;“笑可以改变生活,不笑却只是呈现生活”,借由新兵“我”的嘴中说出,彰显的是新兵的浪漫情愫,也巧妙地中和了军事题材的阳刚与凝重;而结尾处“我读过你的诗”不仅让整篇作品的构架有了互文,同时也“隐秘地揭示了军事题材作品在创作方法上所具有的可能性。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责任编辑:单蓓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