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打造海洋教育新品牌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2日讯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以率先实现高水平、有特色的教育现代化为目标,积极创建蓝色海洋教育特色,将海洋教育贯彻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丰富和拓展了素质教育内涵,努力打造海洋教育新品牌。全区各中小学将海洋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设立“一室三廊一馆”(富有海洋特色的实验活动室、海洋文化长廊、科普长廊、班级文化墙、海洋科技馆),成立教师工作室,营造浓厚的海洋教育氛围,提升教育软实力,丰富“教育让新区更美丽”品牌内涵。

近日,新区海之韵小学作为青岛市20所高水平海洋特色学校之一,参加了山东省蓝色海洋教育现场交流活动,并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小学结成互助单位。

活动现场,海之韵小学学生将收集的废纸、一次性餐具、可回收物料通过打浆、裁剪、染织等工艺制作成的海洋主题展区,以独具匠心的设计、关注环保的意识获得了与会领导、老师、学生的高度赞誉。

“海洋教育是海之韵小学的发展特色。后续我们将继续扎实开展‘向海而生’蓝色海洋教育系列活动,推动海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师资培训和研学活动的开展,积极营造海洋教育浓厚氛围,打造海洋教育品牌,引导孩子们知海、爱海、亲海、护海、强海,为海洋强国建设和‘一带一路’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海之韵小学相关负责人说。以学校结对的形式交流经验、互通资源,可以推动优质海洋教育资源的全省辐射,帮助内陆地区学校开展海洋教育活动,推动沿海与内陆教育资源的融合,为扎实开展好蓝色海洋教育营造浓厚氛围、搭建共享平台,激发创新活力。

以海之韵小学为代表,新区深入实施海洋教育,丰富教育内涵,海洋教育正逐渐从学校特色成长为全区教育的新名片。

据悉,新区每年都会选定一批学校创建青岛市高水平海洋教育特色学校,并指导学校制定发展规划,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完善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形成规模可观、梯度合理的海洋教育特色学校集群。

在新区,国家课程渗透海洋教育,学校课程同步“蓝色提升”,将海洋教育渗透在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教学中,注重海洋教育序列化、系列化。截至目前,新区共开发海洋地理、海洋生物、海洋国防、海洋环保、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文化等海洋教育学校课程100多门,为1至8年级学生免费提供海洋教育教材,形成以国家和地方课程为依托,校本课程为抓手的海洋教育课程体系。同时,新区还深入探索海洋STEAM课程,推进“海洋专家进课堂”活动课程化,使先进的海洋观念、海洋精神、海洋文化迅速走向青少年。

海洋连接五湖四海,海洋教育更需拓展国际交流。为此,新区推进教育国际化,积极参与青岛市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西海岸友好城市的教育交流;加强与国外知名教育机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理念、课程、管理模式;继续推进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增强学生全球意识,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在海洋教育的校园实践中,新区建设资源平台,突出智慧特征,鼓励创新活动。进一步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海洋教育领域的应用,丰富海洋教育形式和内容,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海洋数字博物馆和虚拟实验室;整合海洋科普联盟、海洋科技馆、海洋生物标本馆、海军博物馆等科普场馆以及在区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教资源,打造海洋教育类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全区中小学生广泛开展海洋石油拓展实践、海洋科技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海洋教育研究性学习;邀请泰山学者、海外专家等进校园,与学生进行多层面的海洋教育科普活动,增强学生热爱海洋、探究大海的意识和兴趣,丰富海洋知识。

如今,全区已有15所学校创建为青岛市海洋教育特色学校,8所学校创建为青岛市帆船特色学校,新区获评全国海洋教育基地。2021年,新区教育以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竞争力的海洋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为目标,海洋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有3所学校创建为青岛市高水平海洋教育特色学校,全学段、多层次、高水平的海洋人才培养体系、评价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备,海洋教育质量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海洋教育新区模式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依托海洋教育新名片,“开放、包容、创新、进取”的海洋精神正充盈着新区,为新区塑造根植传统、面向未来的现代海洋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丁一 滕以庆)

责任编辑:刘锟锋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