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州帕劳成功布放8套深海潜标,“东方红3”又完成一项“国际首次”深海任务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4日讯 近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西太平洋复杂地形对能量串级和物质输运的影响及作用机理”重大科学考察航次圆满完成第一航段科考任务,“东方红3”船顺利返航靠泊青岛奥帆基地码头。

本航段历时44天,总航程5410海里,共有来自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南方科技大学、厦门大学、海南大学等6家单位的31名科考人员参加。

航次聚焦典型沟弧盆复杂地形体系下海洋多尺度动力过程的形成与演变规律、多尺度相互作用的关键驱动机制,以及伴随的能量串级、物质输运过程和机理,在流固相互作用的关键海域--九州帕劳海岭及邻近复杂地形海域、马里亚纳海沟海域这两个研究区获取了全水深、多要素的精细化调查数据,包括全水深CTD/LADCP观测站位32个,CTD下放及水样采集44次,湍流剖面观测23次,CTD/LADCP及湍流剖面定点连续观测站2个,表层沉积物取样8站和柱状沉积物取样7根。此外还成功布放了8套深海潜标,国际上首次在九州帕劳海脊深海复杂地形周边构建了高分辨率多学科综合潜标观测阵,这将为揭示西太平洋复杂地形影响下深海边界流与物质输运、深海多尺度过程相互作用提供关键科学数据。走航过程中还进行了多波束、鱼探仪、浅地层剖面仪、走航ADCP、船载气象、表层多要素等船载数据采集,超额完成既定任务。

航段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南海所经志友研究员表示,本航次作业内容涉及物理海洋、海洋地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等多个学科,科考任务繁重,执行期间正值台风高发期,先后遭受“蒲公英”“圆规”“南川”多个台风影响,深海采样作业难度大,对设备和人员技术及作业能力要求高。“东方红3”船全体工作人员及科考队员克服复杂海况条件,不畏艰难,齐心协力,日夜奋战,将“海洋强国”事业的一腔热情尽付星辰大海,圆满完成了航次任务。同时,本航次的执行也有力增强了青年科考队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后续海洋科考工作锻炼了人才队伍。

航次的成功实施将为阐明“西太平洋复杂地形对能量串级和物质输运的影响及作用机理”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提供珍贵的原始资料和有力的数据支撑,接下来将以科学问题为主导,本着“有限目标、协同共享”的航次实施原则,重点进行数据汇交、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估等相关工作,确保来之不易的第一手观测资料尽早投入到西太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的研究中,推动重大成果产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赵黎 通讯员 高小惠 邢磊 王毅 赵晓 肖鑫)

责任编辑:程雪涵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