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迎战期中考 机智家长可以这样做

期中考试即将拉开大幕,多少家庭又要开启 “鸡飞狗跳”模式。很多家长想不明白,听同一位老师讲课,做同一份试卷,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能高分“通关”,自己家的孩子只能望题兴叹,明明孩子看起来也挺努力的?在青岛理工大学心理学副教授、青岛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首席专家刘启辉看来,抛开微乎其微的智力因素的影响,分数差异往往取决于孩子会不会学、学习效率高不高。考前临阵磨枪,机智的家长完全可以助孩子一臂之力,帮助他们真正学会学习。


青岛理工大学心理学副教授、青岛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首席专家刘启辉


帮孩子跳出不走心的努力

上课听讲,下课写作业,老师让干的事基本都干了,一考试,“原形毕露”——这是不少孩子的真实写照。

“为什么有的孩子努力了,学习效果就是不理想?通常是因为不会学。”刘启辉解释说,不会学往往源于“假努力”,就造成了劳而无获的结果。以单词抄写为例,老师说抄写5遍,根本目的是帮助孩子掌握单词的听、说、读、写,但是如果孩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走心,单纯为了应付差事,敷衍地抄完,并没有记住单词,就相当于做了无用功,这就叫“假努力”。

但是在孩子的认知范围内,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这就需要家长伸出援手。家长们可以在平时适当地帮助孩子去检验学习的效果,而不是仅仅依靠考试来检验。 “还是以单词学习为例,家长写一个单词,孩子知道它的读音、解释,会默写,才能算完全掌握了单词。 ”刘启辉说,这种努力才是见到成效的真努力,而家长们也一定要提醒孩子,学习不是为了应付作业,而是为了真正地掌握知识,不能只做表面功夫。

淡化排名掌握知识点是关键

作为一名资深心理专家,刘启辉在工作中观察到,很多家长特别重视孩子的排名,每次考卷一拿到手,不是先看孩子哪些知识点没掌握,而是先问在班里排多少名。 “我在做咨询时,有些孩子会坦承自己很怕考试,甚至学习很好的孩子也会如此。”而当刘启辉试图去了解孩子究竟在怕什么时,答案又惊人的一致——怕考砸了,而所谓的考砸了就是排名不佳。有的孩子甚至因此焦虑、抑郁,厌学、拒学、休学的情况并不鲜见。

“家长和孩子过度关注排名,既影响心态,也没有太大意义。”刘启辉分析道,如果孩子在一所优质学校,即使成绩不能名列前茅,也未必说明孩子学习不好。而在一所综合成绩不太理想的学校,即使孩子排名拔尖,也未必能顺利升学。所以,排名不是关键,与其盯着排名,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掌握知识点上。 “拿到任何一份试卷,首先要考虑的是它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把知识点都掌握扎实了,成绩一般都不会差。家长们应该捋清这一逻辑关系。 ”

错题本和思维导图是利器

错题本,是很多老师强调的必备学习利器。看似老生常谈,然而有很多孩子的错题本根本就没有发挥真正的效用。

“错题基本等同于没掌握的知识点。”刘启辉认为,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相对较少,没有错题本可能还不会感觉有什么欠缺。一旦升入初中,当孩子的错题成片出现时,还不准备错题本,不对没掌握的知识点加以总结,那么下次考试可能还得等着“被动挨打”。而错题本的整理也非常有讲究,并不是把错题和答案机械抄写到本子上就 “万事大吉”了,正确的做法是把错题进行概括、总结、归纳,补上错题背后隐藏的知识点短板,并能做到举一反三,这才算有效整理。

与用于亡羊补牢的错题本相比,能够未雨绸缪的思维导图更是非常有效的学习工具。制作知识点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于纷繁复杂的内容中提炼、复习知识点的过程,这体现的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实际情况是,不少孩子缺乏这样的训练,只会背老师梳理好的知识点,一旦脱离了老师这样的帮助,习惯了“饭做好喂到嘴边”的孩子就无计可施。所以,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在预习、复习时学会自己制作思维导图,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张琰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