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高一期中考试考砸了?先反思学习方法和思路

期中考试成绩出炉之后,与其他年级学生相比,就读于初一、高一这两个衔接学段的孩子往往相对更容易出现心理波动,特别是发现成绩或名次呈现“断崖式”下降后,很多孩子难以接受,同时又不知所措。其实,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孩子们不要一味自怨自艾,家长们也别横加指责,大家需要做的是见招拆招,尽快调整学习思路和方法。


尖子生考试失常
孩子家长都难受


“这次期中考试,孩子挺受打击的,我们也很意外。”市民刘女士的女儿在市北区一所初中读初一,原来在小学老师的眼中“是拔尖的孩子”,以前考试回来,孩子像得胜的将军。可是升入初中后,几次测验成绩都不太理想,原本想着能够在第一次期中考试中“翻盘”,没想到孩子刚考完两科就垂头丧气,虽然成绩还没公布,但刘女士已经开始有些焦虑。“以前孩子很自信,自从上初中之后,明显感觉信心不足了。鼓励的话我们说了不少,也不知道她听没听进去。 ”说起孩子的状态,刘女士语气里有心疼、着急,还有无奈。

高一的孩子也有类似的情况。市民孙先生的孩子中考成绩亮眼,顺利进入了优质高中的“第一梯队”,但新学期开始后,孩子就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迹象。 “孩子回家跟我说过好几次:爸爸,同学们都太强了,我感觉快被‘内卷’卷死了。 ”孙先生说,进入高手林立的高中,孩子有了落差感,期中考自觉发挥失常,很失落。

而记者从部分老师处了解到,初一、高一的孩子刚进入全新的学习环境,成绩不稳定的情况屡见不鲜。特别是一些原本光环加身的孩子,一旦成绩不如人意,就很容易陷入失落的情绪。

初一高一变化大
成绩浮动很正常


“孩子来到全新的学习环境,出现成绩波动,其实是正常的。 ”市南区教学能手、青岛二十六中道德与法治老师李晓琛日前在做客市南区中小学网上家长学校家校社共育大讲堂时所表明的观点,应该能给不少孩子和家长吃下一颗定心丸。

在李晓琛看来,从小学升入初中,从初中升入高中,孩子面临的是一系列大变化:课程设置、要求都有所不同,学习难度在加码,学业变得相对更为沉重;对初中生而言,学习的科目也在增加;考卷上的拓展性内容考查明显增加;部分孩子身处全新学习环境,还在适应当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中学老师更侧重于点拨和启发式教学,一次来启迪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能力,而不是手把手、一步步、不断重复地教简单的内容……这一系列的变化都可能会让孩子手足无措,有短时间的不适应是可以理解的。

调整方法和思路
重新找到好状态


首次期中考试犹如一场“练兵”,如果发挥失常,不必太在意,但这并不等于可以放心“躺平”。李晓琛强调,假如刚开始没跟上“大部队”的节奏,又不努力追赶,就会出现被分化的情况。

初一、高一的学生想有效提高成绩,李晓琛认为,首先要做的是调整学习方法和思路。以初一学生为例,以前上小学时,学习的方法就是多记、多背,以作业代替复习,通过重复机械的方法来掌握知识点。如果上初中还沿用老办法,就只能拿到60%的成绩。孩子们需要做的是学会举一反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不能仅满足于老师问、自己答,而是要带着问题学、开动脑筋听,培养自己探究性的学习习惯,去主动思考外延问题。同时,还要尽快构建起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避免成为学习上的“巨婴”——不要只被动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整理归纳的要点,而是要善于总结自己的套路打法。要形成自己的学习模式,仅靠写写作业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在会预习、会听课、会复习的“三会”中反复琢磨。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张琰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