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小川
学生出现抑郁症跳楼事件频上热搜,抑郁症入学筛查工作引发广大网友热议,教育部近日对政协《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了答复,其中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学、高等院校必修课。
经调查,我国青少年已成抑郁症发病的主体。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已是在学生中的常见病,每年都有因抑郁症跳楼自杀的悲剧发生。然而,我国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就诊率低、诊断率低,其原因有三:其一,社会对抑郁症的广泛偏见,认为抑郁症患者“为赋新词强说愁”;其二,患者本身较为自卑,不愿意承认自己“生病”了,对自愈抱有“侥幸心态”;其三,大众对抑郁症的认识不够深入,存在“盲人摸象”陷阱。所以,完善抑郁症入学筛查工作尤为重要。
做好筛查工作是关爱抑郁症患者的前提。鉴于抑郁症的隐蔽性,入学筛查可以让抑郁症“现原形”。通过抑郁症入学筛查工作,学生、家长、学校三方可及时发现患病情况,更早关注抑郁情绪,更早接受治疗。摒弃之前“一切以学业为重,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风气,从而使学生健康成长。 不用异样眼光看待是对抑郁症患者的尊重。丘吉尔曾言:“抑郁症如同一只黑狗,一有机会就抓住我不放。”
每一位抑郁症患者都应该被平等对待,多些关心,多些温柔,多些阳光。多些秘而不宣的不言而喻,而不是当面指责与否定,更不要有背后的议论和孤立。人民日报也曾给出预防抑郁症的一些方法——学会管理情绪;寻找新的情绪出口;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通过多运动来缓解紧张情绪。然而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及时就医。
当然,抑郁症入学筛查工作在实施中也难免遇到一些问题。其一,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不能泄露学生隐私,让有抑郁情绪的学生受到歧视乃至校园暴力;其二,学校不能以学生有抑郁症为由将其“拒之门外”;其三,可能会出现一些有抑郁情绪的学生不敢事实求是配合完成抑郁症入学筛查测评的情况,出现学生“所有选项都往好里填”的现象,这需要学校完善测评内容,用激素水平等更科学的方法进行测评。(作者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生)
责任编辑/王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