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海上来 | 青岛市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多维度探析“城市更新”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1日讯 作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领跑者,城市更新“上海模式”经过多年探索实践,逐渐形成“人民城市”的生动范本,在为城市空间不断创造崭新生命力和经济文化活力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市民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突出实干实践实绩,更好地为青岛发展建言献策,近期,青岛市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临时党支部委员吴青、高元峰牵头部分队员,围绕加强城市更新广泛开展系统性考察、调研、研讨,促进上海经验的青岛转化。11月30日,在上海市政总院城市交通与地下空间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余朝玮等专家指导下,实训干部开展了专题调研。

今秋,一条弄堂里的“诗歌单行道”,让杨浦区四平社区变身艺术展场。调研的首站,实训干部来到这里探寻社区微更新实践项目,实现生活与艺术融合,为城市治理赋能。在四平社区“N-ICE2035”项目,实训干部张鑫龙对街区内大学与社区、师生与居民、时间与空间共创、共生、共融、共享的“化学反应”兴趣浓厚,“引入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力量,这里打造的不仅是面向2035年的‘创新、创业、创造’三创社区,更意味着面向未来的美好生活。”

四平社区变身艺术展场

近年来,工业遗存更新再利用项目关注度持续走高,一批成功改造项目,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位于番禺路的“幸福集荟”,同样展现着文化对城市更新的赋能。在这里,实训干部们调研了由原上海橡胶研究所改造而建、集多种业态于一体的综合型产业园区幸福里。“项目没有将原有里弄元素放大,而是进行翻新和现代化处理,看不到裸露的水泥、砖的空间,是上海文创园区2.0时代的一个代表。”实训干部方芬了解到,园区以制造业向文创产业转变,破除围墙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同时引入新兴品牌打造街区式商业,才得以最终打造出了城市更新的持久活力。

以城市更新彰显人情温度,是实训干部现场调研中的直观感受和重要收获。苏州河被认为是上海人的母亲河,位于静安区的苏州河两岸更新中,重点打造了总商会旧址、四行仓库、蝴蝶湾三处城市微更新节点,从外白渡桥漫步至四行仓库,一路出现的匠心设计被实训干部们一一捕捉。“这里真正实现了阅读的街区、生活的水岸,自然的花园,无论是桥洞下以连环画转化消费空间,还是运用剪影装置再现老上海的车水马龙,行走于风景优美的步道,感受的是上海整座城市的品质。”实训干部丛国栋说。

苏州河岸线

随着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时代,城市更新常常发挥意想不到的力量。作为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主会场之一,位于老工人新村的曹杨街道百禧公园,实现了从上海最长菜市场变身上海首座“高线公园”的蜕变,勾勒起一段二十年的变迁,而这,正是城市更新的“神来之笔”。总长约1千米的狭长空间,前身是货运铁路线,后来变身为曹杨铁路农贸市场和综合市场,于2019年正式关停。于艺术季期间正式亮相的三层公园,也成为曹杨新村“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重要部分。实训干部王文超注意到,公园上层是高线步道,中层(地面)为篮球场、休闲驿站等服务场所,负一层是展厅,“通过城市更新改造,这里真正成为了涵盖历史记忆、市民花园、居民服务体验区、全龄综合活动区、城市艺廊、城市T台等六大功能的便民空间,充分体现了对市民需求的满足。

曹杨高线公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绿地多元化的更新和改造需求不断涌现。位于五角场的“创智农园”项目,原本是处于有着四十年历史的老旧小区和新开发高端住宅两个小区围墙之间闲置的废弃地块。在社会组织“四叶草堂”的介入下,曾经荒芜的社区空间开始“变绿”,实训干部们对这种更新模式尤为关注。“这里的公共绿地更新形成了可持续的生态系统,让人与自然充分互动,享受回归田园的乐趣,青岛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让城市治理更显温情。”现场,实训干部盛建充分调研了项目运作模式。

创智农园

深入的现场调研,让实训干部收获颇丰。“上海的城市更新,真正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在保障补齐民生短板、确保公平均好的基础上,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面对不同人群的各类需要,因地制宜补足各种设施和活动空间,最终实现集约共享、合理布局、有机串联。”临时党支部委员吴青说。

除了以脚步丈量城市更新“第一现场”,实训干部还与上海市政总院专家围绕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统筹片区城市治理、推动老旧小区重塑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讨,解析上海城市更新的“一手”经验。临时党支部委员高元峰介绍,“城市更新”专题调研将整合上海市政设计总院、华东建筑设计总院、上海地产集团、徐房集团等资源,聚焦但不限于城市区域更新、城市治理赋能、历史文化城区更新、既有建筑更新和工业遗存更新等方面,持续深入开展系列调研活动,发挥实训队力量助力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品质提升。(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驻沪记者 马晓婷)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