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城管执法一线23年,他用真心赢得民心

提到赵飞,亲人同事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一个词:“硬汉”。从事城管执法工作23年来,赵飞一直扎根在基层一线,面对群众的“天大小事”,他用“公平公正”的尺子一把量到底,因此赢得了居民的理解和信任;面对暴力抗法,被砍伤至左手骨折肌腱断裂的他,不顾家人反对、同事劝阻,一个月后就打着绷带回到工作岗位;23年来,加班加点已经成为常态,灯火通明的办公室,他一定是那个最后关灯、锁门的人。

“硬汉”也有“柔情”的时候。当面对百岁老人的求助,他会跑多个部门协调,直到帮助老人解决问题;面对商户,他会不厌其烦根据他们的经营范畴,提前上门“普法”,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受伤后不到一个月

“拼命三郎”打着绷带回到岗位

从1998年进入城管工作队伍,二十三年来,市南区几乎所有街道的执法中队都留有他的印记。因为吃苦耐劳敢于担当,所以每当有急难险重的任务,赵飞总是冲锋在前。这些年,他先后参与保障了奥帆赛残奥帆赛、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均圆满完成任务。

赵飞打着绷带回到工作现场

在家人和同事眼里,赵飞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白加黑”“5加2”的工作模式已经成为他多年的工作常态。 每天夜晚,金门路街道执法中队依旧灯火通明,有的同事在回复督办案件,有的同事在整理创城拆违台账,慢慢的,大家都陆陆续续回家,但最后关灯锁门的,一定是赵飞。作为金门路街道中队中队长,他承担太多艰巨的工作任务,为高效、及时地完成各项任务,统筹分配好每项创城整治的工作安排,他一直站在一线、干在一线,直至夜深才带着一天的疲倦赶回家。第二天一早,他又会最早出现在办公室,然后用脚步丈量辖区,解决工作中的“疑难杂症”。

今年6月,赵飞在执法过程中遭遇暴力抗法,导致左手骨折肌腱断裂。在住院治疗时,赵飞爱人说了一句“他终于能睡上几天安稳觉了”,让在场的所有人感动不已,也正是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让赵飞带领着金门路街道执法中队在各项工作中不断取得实效。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手术后按照医嘱需要静养并作康复工作。然而把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赵飞,哪听得进医生的建议,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同事的劝阻,提前结束病假,打着绑带回到了工作岗位。由于康复治疗不及时,到现在,他的左手的手指都无法完全弯曲。

对此,赵飞却说:“现在正是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的攻坚阶段,单位正是离不开人的时候,我哪里能安心躺着。”就这样,他顶着烈日骄阳,左臂缠着绷带,又冲锋在金门路辖区的执法队伍一线。队员们劝他多休息,赵飞却斩钉截铁道,我是党员,关键时刻我不上一线,谁上一线呢?

作为中队公认的业务能手和“办事多面手”,赵飞以老道经验和过硬能力带领队员顺利完成大尧一路综合整治、漳州路19号外立面联合整治和逍遥二路市容秩序联合整治,取得了创城阶段性成绩,使辖区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得到全面提升,为辖区居民提供了更为安逸舒心的居住环境。

“拆违不拆民心”

他用真诚和公正赢得群众理解信任

拆违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然而赵飞却用真诚和公平、公正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赵飞在拆违治乱现场

逍遥社区老旧楼院综合整治中,1652户的整治范围广、拆违难度大,群众矛盾意见较为突出。白天,赵飞带领队员拆除违法建筑;下班后组织施工调度、复盘当天工作;晚上入户做思想宣传工作,逐项梳理群众的意见建议。他以人性化的举措解开堵在居民胸口的“心墙”,做到“拆违不拆民心”,让广大居民充分了解违章建筑的危害性,倡导违建户自觉、自主拆除违章建筑,获得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累计组织拆除楼顶违建248处(面积约2600平方米),拆除飘窗680处(面积约5000平方米),拆除防盗网、挂笼等悬挂物、搁置物1600余处,解决了逍遥花园“城中村”的城市管理难题,让中队辖区的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

在做入户工作中,有的群众不理解,连门都不开,赵飞就和楼长、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最终让有抗拒情绪的居民在打开大门的同时,也打开了“心门”。谈及此中的窍门,赵飞却说,没有什么窍门,就是以心换心,将心比心,用真诚打动群众。“在做好群众工作的同时,最关键的是一把尺子量到底,绝对做到公平公正。”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事行政执法工作二十三年,赵飞熟练掌握《城市管理执法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日常执法工作中,他将纷繁复杂的各类执法规范进行整理归纳,形成操作简便适用的执法规范指引。同时,他结合执法实战,多次牵头组织开展执法业务的现场培训,系统讲解日常事件、特殊事件及强制事件的执法流程,不断提升中队的法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执法水平。

“在这个岗位上,就是要为群众服务好”

在工作中敢于动真碰硬,在执法中不讲情面、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赵飞,也有自己“柔情”的一面。

二十三年来,赵飞在综合行政执法的基层一线,他一边坚持政治理论、法规政策和城管业务的学习,加强学以致用能力;另一边做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经验交流,破解城市治理难题。他通过不断总结多年执法经历,开创“三个在先”的执法机制,即宣传在先,教育在先,告之在先;同时严以律己、克己奉公,耐心对待当事人,在结合工作实际的基础上,做到准确应用行政处罚的法律条款,理由充分地说服教育当事人。他用一言一行完美诠释着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放在心坎上、摆在工作中,真心诚意为民服务解难题的工作作风。

金门路辖区内,小餐饮企业多。赵飞带着队员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打法”:每当看到有店面装修,他们总要提前进去问问,店面要干什么,然后再根据店面实际营业情况,提前给他们普法。碰到有的商户因为不了解相关规定,赵飞也会在没有造成较大影响的情况下,在免于处罚的同时,让商户补齐手续,免除其后顾之忧。

天山小区一名百岁台胞老人,一提到赵飞,会竖起大拇指给他“点赞”。原来,今年3月下旬,该老人的邻居拨打12345市长热线投诉,反映宁国二支路2号附近有业主在围墙上私自开门。接到投诉后,赵飞和队员立即到现场核查,发现因为老人体弱多病,为方便就医,家人经过规划部门审批后,在宁国二支路围墙上开了一道门方便出行。了解到情况后,赵飞联系到举报人,在说明情况后,还以“远亲不如近邻”的说法,让两家人坐到了一起,消除了原来的隔阂,两户业主最终达成共识,并对赵飞的细心十分满意。老人的子女事后将一面绣着“为民办实事,人民好城管”的锦旗送到了中队。“上面的话语虽不多,却让我感到自己肩上的任务更重了。在这个岗位上,就是要为群众服务好。”

这就是赵飞。在这个平凡地不能再平凡的城管执法一线,他用自己的执着和韧劲儿,不放过每一个社区、每一条街巷、每一座楼院、每一个事项,坚决做到任务不落实不松手,督查不到位不放过,工作不达标不过关,任劳任怨地为一线城管事业奉献着无悔的青春,扮靓了美丽岛城,赢得了民心。(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贾臻 )

责任编辑:王凤一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