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快评 | 反内卷,抓本质,不焦虑


文/路晓蕊(山东科技大学 学生)


“上课假装睡觉,耳朵偷偷听讲,卷死他们”“宁可累死自己,也要卷死同学”“卷王出征,寸草不生”……此类内卷文案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内卷成为一种网络流行语。“内卷”本是一个学术名词,在学术文献中常用作“内卷化”,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


的确,内卷会激发人的斗志,但同时也更容易引发焦虑。在当今社会,要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反内卷,抓本质,不焦虑”显得尤为重要。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了一名大学生拼命般的时间表,并给予高度赞扬。部分网友认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向其学习,将“拼命”贯彻到每一天。时间表中包括“做数学建模模拟题到凌晨六点”“21:00-次日凌晨4:00做数模培训题”等,让人“大写的佩服”。这背后也是对拼命学习的褒扬以及号召大家一起拼命内卷的隐形价值观。


鼓励这种拼命内卷的思维,真的对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有积极作用吗?笔者认为不是。因硬核科普走红网络的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吴於人,日前在直播中对话“物理天才少女”周思益。二人从考试刷题谈到“反内卷”话题。吴於人教授表示,反内卷,不刷题的本质是不焦虑。她认为做事要抓住事件的本质,做题要少而精。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笔者认为,不能盲目拼命内卷,否则会产生与预期有相反的结果,要抓住事件的本质,不能焦虑。


知名经济学家李稻葵认为,内卷没有全局视野,眼睛只盯着周边的事,周边的同学和同代人,但这个社会不只是几个人的竞争,而是大家一起竞争,是全球的竞争。反内卷就要眼光放长远,跳出自己生活的小圈子,放大格局,避免造成焦虑。有人说,当今社会压力的确很大,为了自己更好发展,要与其他人卷;为了城市更好进步,要与其他城市卷;为了国家更高的国际地位,要与其他国家卷。我们当然应该充分肯定努力的价值,但必须警惕这种内卷的逻辑,应该提倡为了自己和社会进步努力奋斗,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而非拼命内卷,我们要携手铺成锦绣大道,而非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本文仅为参赛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观海新闻意见)


责任编辑/王学义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