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示范区:35项制度创新举措落地

打造“智创上合”制度创新品牌,涌现出一批具有上合特色的创新案例

上合示范区:35项制度创新举措落地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同时“可复制、可推广”,上合示范区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放在制度创新上。16日上午,记者从上合示范区管委会获悉,示范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示范区建设的部署要求,始终把制度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勇于“自我革命”,对标高标准,主动谋划、积极打造“智创上合”的制度创新品牌,涌现出一批具有上合特色的制度创新案例,截至目前,已落地实施35项富有上合特色的改革创新举措。示范区用制度创新“软环境”撑起发展“硬实力”,已累计引进吉利卫星互联网等总投资1715亿元的50个项目,新增印度璐印辣椒除柄机等20个上合元素项目。

“制度之异”正变为“制度之利”

今年4月20日,上合示范区举行制度创新新闻发布会,首批10项制度创新案例对外发布。同时,上合示范区管委会制定出台《2021年制度创新工作行动方案》,围绕推进国际物流便利化等7个方面制定出制度创新清单,推动涌现更多高质量、高标准、系统化制度创新成果。

探索建立省、市、区行政审批三级事项联办机制,这是上合示范区制度创新的一项重点任务。今年9月14日,上合示范区市民服务中心正式启用,省级、青岛市级以及胶州市级相关权力事项在上合示范区内实现三级事项融合办理,标志着上合示范区“放管服”改革迎来重要进展。上合示范区紧紧围绕服务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和商旅文化交流“4个中心”建设,首批承接54项省级权力事项和19项青岛市级权力事项,配套承接企业市场主体登记注册、项目建设立项等胶州市级权力事项,延伸政务服务链。

除了探索建立省、市、区行政审批三级事项联办机制,上合示范区还积极推进打造“欧亚班列+TIR”日韩陆海快线集结中心、开展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创新开展“上合·银关通”关税保函业务等35项创新业务,制度创新成果渐次放大、逐步扩展。

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引擎,以赋权承接改革促进政务服务链、货物运输链、资金供给链、信息交汇链“四链融合”……上合示范区已初步形成“四便利一领先”的富有上合特色的政策制度创新体系,“制度之异”正变为“制度之利”。

“软环境”撑起“硬实力”

制度创新是上合示范区建设发展的灵魂,更是检验示范区成效的重要标签。

随着制度创新空间的放大,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为入驻示范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以“上合·银关通”关税保函业务为例,经遴选纳入“白名单”的进出口企业,可以享受“先放后缴,汇总纳税”的通关便利化服务,整个流程“0手续费,0担保费,0保证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大大加速资金回笼周转。

在制度创新成果的红利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示范引领项目抢滩上合、汇聚上合、创变上合。例如,汉普森医疗手术机器人设备研发制造项目已落地并加速推进,致力于打造国际领先的医疗器械研究院、人工智能研发中心、院士指导中心;示范区核心区内,上合组织国家青年创业中心、中国巴基斯坦中心、上合商务中心、上合会议中心等总投资264亿元的10个载体项目已开工建设;中国传化(上合)国际物流港三期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启用,上合示范区作为公路跨境物流运输的发运港和目的港,实现与海空铁各口岸的互联互通、一体化运作……统计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示范区已先后引进总投资1715亿元的50个项目。

“上合效应”持续释放,为推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能。今年前三季度,上合示范区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1.2%,面向上合组织国家贸易额同比增长98%。(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锡复春 通讯员 姜方梅 王 珊)

责任编辑:张慕鑫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