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上出“思政味”!青大教师捧回山东高校唯一全国特等奖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17日讯 记者今天从青岛大学获悉,在日前举办的2021年外语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全国交流活动中,青大公共外语教育学院于明杰教师团队荣获本科大学英语组全国特等奖,这也是山东高校在此次活动中捧回的唯一特等奖。

2021年外语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全国交流活动由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与《中国外语》编辑部共同组织举办,分为本科大学英语组、本科英语类专业组、高职高专英语组、中职英语组等4个组别,共有来自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25所院校的3613名教师参加,收到教学案例980件。按照要求,参加活动的教师要围绕指定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设计,并结合教学目标深入挖掘素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外语教学,以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等多重目标的有机融合。活动中,各代表队经过激烈角逐,最终4个组别共产生全国特等奖25个,其中山东高校获得1个特等奖,即青大于明杰教师团队所获的本科大学英语组特等奖。

比赛中,于明杰教师团队在指定的教学单元中选择了大一年级的第一课《承担使命》,因为老师们认为,课程思政建设要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贯穿大学生涯始终。团队结合课文原始文本,适时引入了年轻人高度关注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和电视剧《觉醒年代》相关片段,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精巧的教学设计和条分缕析的答辩赢得评委一致认可。

不只是比赛,在日常教学中,青大公共外语教育学院的老师们也十分注重课程思政建设。于明杰告诉记者,思政教育并不是生硬地嫁接到外语课程中,两者要做到有机融合,达到如盐入水、润物无声的效果。比如有一篇课文是讲外国的慈善机构如何帮助非洲穷人。于明杰正好有一个朋友是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并且经常在朋友圈里分享“一带一路”倡议是如何让当地受益的,于明杰把这些鲜活的图片和案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不同类别的援助有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她还以学生们都看过的电视剧《山海情》为例,与学生们探讨经济资助和整体帮扶的区别。就这样,于明杰把外语教学与现实和热点相结合,让课程思政“活”起来。

正所谓教学相长,学生的表现也常常带给于明杰惊喜。比如有一篇课文与音乐有关,学生们分组展示自己喜欢的音乐,有相当多的学生展示了中国古风音乐,并用英语解析其中的歌词意境。“同学们充分展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文化自信。”于明杰说。

“外语教学不只涉及单词语法,其作为人文学科,本身就具有传递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功能。”青大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刘海荣说,近年来,学院深入推进学校“一二三四五”协同育人综合改革,“一”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即以知识教育和人格教育为支撑,“三”即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四”即有温度、有温情、有温暖、有温馨的“四温”教育,“五”即成人、成才、成器、成事、成功的“五成”教育,不断增强老师的育人意识,提升老师的育人能力,真正把课程育人、文化育人落到实处。

青大公共外语教育学院院长国林祥告诉记者,公共外语课是学生覆盖面最广、课时最多、学时最长的课程之一,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学院为推动课程思政体系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采取了诸多举措,比如携手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举办“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活动月”活动,组织开展课程思政针对性、常态化研讨,将课程思政列入“推门听课”重要观察点,课程思政入教案等,不断探索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的融合之道。(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沐源)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