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18日讯 “近期,因为订单大量增加,公司部分技术研发岗位出现人才短缺情况,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管委积极协调,我们从管委设立的‘共享人才周转池’调剂了8名高端技术人员人才,充实到生产一线,即来即用,帮助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青岛艾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针对岁末年初企业面临的“人才荒”“用工荒”等问题,青岛蓝谷高新区积极创新就业方式,拓宽就业渠道,搭建企业和高端人才互联互通桥梁,创新实行“共享人才”调剂机制。
艾孚科技“共享人才”正在参与企业技术研发
根据企业生产用工阶段性、周期性特点,建立短期人才使用调剂制度,用工调剂期为1至3个月,期满后再回归原企业,调剂期内双方就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关系、工资待遇等方面在协议中明确。同时,为鼓励企业间人才有序交流,调剂期内按照每位共享人才每月800元—3000元的标准补贴给原用工单位,既满足复工企业用工需求,保证产能,又提高共享人才收入水平。
“这次我们共有22名高端技术研发人才进入‘共享人才周转池’,分别调剂到工种相近的4家企业,一定程度降低了我们的用工成本,实现了双赢。”青岛乾程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截至目前,青岛蓝谷高新区对包括乾程科技、新立金属等8家企业、80余名技术人才实现了共享调剂。下一步,该区还将继续根据实际需求进一步搭建企业间人才调剂服务平台,充分释放人才资源的要素优势。(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涛 通讯员 冯健伟 刘佳)
责任编辑: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