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内就能充电,青岛这个街道用新招破解居民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难题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20日讯 在全国范围内,不少地区都发生过因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引发的火灾悲剧。鉴于此种安全隐患,许多部门和居民希望能在小区周边建立公共充电桩,解决电动自行车的充电难题。不过,由于投入成本高、短时间难以盈利,社会化企业对于这一市场需求并不“感冒”。但在近期,市南区八大湖街道却巧用市场化手段,相继建成了多处民用电动自行车充电大棚,让居民可以在小区内实现安全充电。

“街道的经费有限,没有财力在居民区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棚,但这一安全隐患和居民诉求又特别突出,为此我们工作人员联络了几个商用充电桩企业,最终确定了一家,由其投资建设并运营民用充电大棚。”八大湖街道公共安全办公室主任谢飞告诉记者,目前针对外卖、快递等行业的商用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已经十分常见,但由于居民电动车充电频率低、对充电价格收费比较敏感等原因,电动自行车充电企业很少愿意主动投资建设民用充电棚。
“如果要实现充电大棚的社会化建设、运营,必须平衡好老百姓的安全需求和企业的盈利需求。”谢飞告诉记者,为了寻找合适的合作企业,他们把路上可见的换电柜企业电话都打了一遍。“其中绝大多数为加盟商,并且很多企业对此意愿不高。最终我们选择了一家本土运营、具有相关资质的充电企业进行试点。”谢飞告诉记者。
青岛铁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此次八大湖街道充电大棚的建设方,负责人王福卓告诉记者,由于盈利较为困难,此前企业没有建设过民用充电棚,但之所以愿意尝试,是因为街道和企业一起,寻找到了可持续运营的盈利点。“每个充电棚的建设费用约为2万元左右,虽然居民充电很难保证企业盈利,但是街道同意在每个充电棚内设置商用换电柜,这样我们企业就有了盈利渠道。”
居民使用公共充电桩,充电成本会不会因此大幅度提升呢?
王福卓介绍,在布设商用换电柜时,企业一般是通过协调沿街商铺,购买他们店铺的商用电力,并给予商铺一定的租金,所以商用换电柜的充电成本较高。但八大湖街道协调公共区域建设充电棚,可以让居民使用民电充电,因此,居民的充电成本不会提升太多。
据了解,八大湖街道共在5处开阔区域建设民用电动自行车充电棚,已投用一处。“企业后台系统可以对各个点位的充换电设施实时监控,如果发现电力异常,会及时发出预警,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居民电动车的充电安全。”王福卓表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萌 文/图)

责任编辑:乔文静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