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月12日讯 从2012年1月12日到2022年1月12日,穿行于崂山深处的621路公交车已开通运行10年。10年来,这条被村民们赞誉为“开到村民心坎里”的山区公交,承载着村民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助推乡村振兴注入了蓬勃的城运力量。
填补崂山南九水片区公交线路空白
多年前,崂山山区丘陵地势造成的路窄、坡陡、弯急等安全问题,影响了公交线路的开通。时间追溯到1907年,崂山南九水片区曾有一条公交线路,但后来因道路通行状况等原因而中断。由于“最后一公里”的交通不便,当地村民的正常生活受到极大影响,解决“出行难”的呼声尤为迫切。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2012年1月12日,为解决这一片区居民的出行难问题,经多次实地调研后,621路线路开通,成为南九水片区仅有的一条进山公交。这条线路从汽车东站发往竹窝社区,全程41公里,设置34个车站,沿线覆盖村庄11个,串联起汉和小学、崂山五中、青岛二中、青岛科技大学、崂山三中、崂山实验小学等多所学校,通过与其他线路换乘,山区村民可以便捷通达主城区,满足上学、就医、购物等各种出行需求。
进山接水、出山购物,水桶易洒水、行李车易倒怎么办?
在621路车内,不少座位旁边都有一个行李带。从开通之日起,驾驶员支权一直在该线路上运营。他注意到,村民常坐公交拖着小推车到山下购物或进山接水。“虽然我们平时特别注意减速慢行和礼让,但遇到转弯和爬坡的情况,仍然无法避免水桶中的水溢出或者小拖车倾倒等状况。支权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后,决定在座位旁增设一个行李带,用来固定水桶和小推车。“操作简单且安全性强,不仅方便乘客固定物品,还很好地保障了行车安全。”
这些年来,621路车厢里的温馨服务不断升级。寒冬时,暖宝宝和爱心坐垫会及时出现,让人一上车就暖意融融;雨天时,爱心伞免费领,方便乘客无忧出行;疫情发生以来,车上还及时新增了免洗消毒洗手液和应急口罩,为乘客筑牢疫情防线……
“车厢就像温暖的家,司机就像是自己的亲儿子”
“车厢就像温暖的家,司机就像是自己的亲儿子。”每逢新年,年过八旬的竹窝村退休教师凤鸣都会手写感谢信,送到兴达分公司深圳路场站。他说,村里很多比他年纪还大的老人都喜欢坐着621路去市里逛逛。让他们感动的是,驾驶员总是耐心地等着他们上车,并上前搀扶和叮嘱他们坐好;逢节赶集,会帮他们把东西搬上车;碰到上车困难的老人,甚至还会将老人抱上车。这一切,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疫情发生以来,村民们外出频次减少。考虑到村民的生活需求,621路线又为村民们特别是年纪较大的老人义务代购,当起了免费“邮差”。驾驶员周公涛说:“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老人们出行时间,减少疫情感染的风险。”(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栋 通讯员 于梦)
责任编辑:刘丽娜